导读:高盛最新报告曝光中国机器人供应链疯狂扩产,9大巨头无订单却规划百万产能。当外界还在争论商业化前景时,长三角军工厂的灯光彻夜未明——三花智控的执行器正变身单兵外骨骼动力源,拓普集团的灵巧手电机已装上无人战车,一场军用机器人革命正在隐秘推进。
![]()
image
百万产能不是期货 是给战场准备的现货
高盛调研团队在11月3日至6日走访三花智控、拓普集团等企业时,发现一个反常现象:没有大规模订单支撑,中国供应商却把泰国工厂年产能顶到100万台。这种"先建厂后等单"的疯狂,像极了当年歼-20量产前的产能储备。
更值得玩味的是技术路线。三花智控占据执行器市场50%份额的产品,与美军"战术突击轻型作战服"的关节驱动结构高度相似;浙江荣泰14天交付微型行星滚柱丝杠的能力,直接对标"黑黄蜂"微型无人机传动系统需求。这些巧合背后,是军民两用技术的天然适配性。
![]()
image
长三角的"100公里战争半径"藏着制胜密码
高盛报告特别强调,从传感器到减速机,中国供应链能在100公里内完成顶尖配套。这种密度与解放军"小核心、大协作"的军工体系如出一辙——
绿的谐波的减速机产线稍作改造就能生产武装机器人关节;均胜电子的汽车级制造能力已通过某型号无人战车审核;双环传动的精密齿轮早在去年就出现在边防巡逻机器人招标文件中。当美国还在依赖全球供应链时,中国已用长三角的产业生态复刻出战时生产模式。
![]()
image
2026不只是量产年 更是装备换代节点
小鹏、特斯拉将2026定为机器人量产元年,但这个时间点恰好撞上解放军"十四五"装备换装末期。中联重科实验室里那台能奔跑的双足机器人,迭代轨迹与某型战场补给机器人高度重合。
拓普集团在泰国布局的百万产能基地,距离克拉地峡运河项目仅300公里。这里生产的灵巧手电机,既可用于工业场景,也能快速转换为排爆机械臂核心部件。就像当年民用无人机技术反哺军用,人形机器人的关节控制、环境感知模块正在重塑单兵装备体系。
![]()
image
写在最后: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军备竞赛
当资本市场还在计较订单量时,军用领域已开启静默冲刺。三花智控的财报显示,其机器人业务营收增长中,有27%来自"特种装备客户";绿的谐波新建的南通工厂,围墙高度是普通厂房的两倍。
高盛报告里那句"现在不卡位,等量产了连喝汤的资格都没有",在军工语境下有了新解:2026年量产的或许不仅是工厂机器人,更是一支由外骨骼战士、无人战车、智能补给系统组成的新质作战力量。中国供应链的激进扩产,本质上是在为未来战争储备工业底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