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很多患者一看到“炎”字,就想着要“消炎”。在中医看来,此“炎”并不完全等同于感染性炎症,更多是源于脾胃功能失调,正气不足,加上湿热、瘀血等病理因素夹杂所致。今天,我从临床角度和大家介绍四味在治疗萎缩性胃炎中常用的中药,它们能从不同方面帮助消除炎症、修复胃黏膜。
[心]点击 脾胃专家宋金玲 快速关注我[心]
![]()
说个题外话,科普内容可能没那么有趣,术业有专攻,如果我的科普内容能帮到你,请帮我点一个推荐[赞],这也是我能坚持科普的意义。
第一味是黄芪。萎缩性胃炎的根本病机常为脾胃气虚,导致胃的防御与修复能力下降。黄芪擅长补益脾胃之气,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黏膜修复。气足则血行通畅,局部炎症才容易消退。
![]()
第二味是蒲公英。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蒲公英有广谱的抗菌抗炎作用,尤其适用于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或胆汁反流,表现为胃热或湿热的情况。它药性相对平和,清胃热而不易损伤胃气。
![]()
第三味是白及。这味药质地黏腻,煎煮后可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层,减少胃酸和食物对黏膜的刺激。同时,白及还能促进组织修复和创面愈合,对于糜烂或溃疡的恢复很有帮助。
![]()
第四味是三七。慢性胃炎日久多见瘀血阻滞,影响局部血液循环,成为萎缩甚至肠化生的病理基础。三七活血化瘀,能改善胃黏膜血流,消除瘀滞,为黏膜修复创造条件。
![]()
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近期门诊的案例:
张先生,52岁,因胃脘胀痛、烧心、纳差、乏力就诊,胃镜及病理诊断为萎缩性胃炎(C2型),伴轻度肠化。舌暗、苔薄黄,脉细涩。
辨证属脾胃气虚,兼有湿热与瘀血。治疗以黄芪益气健脾为君,蒲公英清化湿热,白及保护黏膜,三七活血通络,并配合其他健脾理气药物。同时嘱咐患者注意饮食,避免生冷辛辣,调节情绪。
经过四个月的系统调理,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复查胃镜显示黏膜萎缩和肠化消失,转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张先生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需要提醒大家,中药使用需在医师辨证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套方。同时,保持健康饮食和良好心态,对胃黏膜修复同样重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