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城失守,为何会被称之为“乌东战局分水岭”?
当最后的一名乌克兰士兵在红军城近郊放下武器,这一片乌东交通枢纽的硝烟当中,约有5500到1万名的乌克兰士兵的突围希望是彻底的破灭了。
![]()
各方对于围困士兵的统计存在差异,俄罗斯方面通报是聚焦在了核心的作战力量,约为5500人,而乌克兰方面此前是披露了守军的规模是超过1万人,都是各自战场的评估口径。
这里是乌克兰军队顿巴斯防线的“后勤咽喉”,已经是坚守了8个月的时间,串联利西昌斯克与顿涅茨克多地的补给线,得失直接影响了乌东战线的稳定。
![]()
俄罗斯的国防部11月份公开的通报包围圈合拢,泽林斯基的“士兵可自行撤退”的表态,直接是被路透社11月的战地报道直指“错失最佳窗口”。
这一场持续了数周的战役,既改写了乌东战线的格局,也折射出了俄乌冲突的战略博弈与个体命运。
![]()
立体封锁:俄军的战术部署与战场压制
俄罗斯国防部10月的通报显示,俄军为了夺取红军城,调集了第2、41、51集团军的精锐,兵力直接是从11万增加到了16万,配备了500辆的T-90M主战坦克、550门2S19自行火炮以及180门的“龙卷风”火箭炮。
![]()
北约的军事观察员是向《外交政策》杂志10月的刊文中透露,俄罗斯军队是构建了“三层封锁圈”:外围是有装甲拦截,中层是用火力覆盖,内层是无人机监控,彻底的切断了乌克兰军队的补给和突围的通道。
俄军使用的UMPK滑翔制导炸弹成为了关键的战力,这种制导炸弹在乌克兰军队的防空导弹射程之外就可以发起攻击,还能够精准的命中目标,误差不到10m的距离,让乌克兰军队是难以防御。
![]()
军事的分析机构“战争研究所”(ISW)11月的报告显示,这一个炸弹的射程是有60公里,命中的误差不到10m,是可以在乌军的防空范围外打击的。
有开源情报分析显示,俄罗斯10月份这一个方向投弹高达数千枚,日均投弹量惊人,导致了乌克兰军队的防御工事损毁严重。
![]()
对于此事,乌克兰军队的总参谋部回应称:俄罗斯军队是“依靠火力优势实施饱和打击”,但是乌克兰军队则是通过机动防御,仍然是造成了俄罗斯军队的显著伤亡。
根据美联社11月采访的被俘虏的乌军下士证实:10月下旬指挥官撤离,我们是缺弹少粮的,只能等待着救援或者是投降。
![]()
这一个说法也是得到了俄罗斯国防部11月公布的200多名俘虏的交叉印证,第三方组织“冲突地带”11月实地的探访发现,乌克兰军队的阵地已经是没有了有效的抵抗。
战略失守:红军城对乌东战线的连锁影响
红军城市掌控了H-20补给公路和多条的铁路,是顿巴斯乌军“堡垒群”的后勤核心。
![]()
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RUSI)的评估报告是指出,这一个地方失守以后,顿巴斯的乌克兰军队将会面临后勤断供的危机,持续的作战能力1~2个月内将会大幅度的下滑。
北约的军事委员会主席罗布·鲍尔11月份的记者会上是承认了,红军城的丢失让乌军的顿巴斯防御“失去核心支点”。
![]()
俄罗斯军队可以沿着H-20公路继续推进,时间是可以威胁到利西昌斯克等重镇的,乌军的“梯次防御”体系的失效,是被迫收缩的战线。
乌军的精锐第155摩托化步兵旅(“法械旅”)的溃败也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
![]()
路透社11月援引了乌军的内部战报,这一个旅经过了北约的训练,配备了“勒克莱尔”与“豹2”坦克,也因为补给线的切断,被迫的假扮平民突围,最终是在红军城的西南合围了。
乌克兰的国防部回应说,这一个旅“完成牵制俄军主力的战略任务”,为其他的战线调整争取了时间。
![]()
军事专家是分析,这类的精锐部队的损失,对于乌军的战力是构成了难以快速弥补的影响。
援助降温:西方对乌政策的分歧与调整
美媒是9月的报道显示,9月份以来,乌克兰军队是多次在红军城组织插旗,前线拍摄等宣传动作,是被解读为了为争取西方的援助的“视觉证据”。
![]()
但是随着战局的不断恶化,这一个模式的效果渐渐的弱了下来,西方对乌克兰的援助是呈现出了缩水的态势。
德国的联邦议院11月没有通过40亿欧元的追加援助法案,法国的《世界报》11月就披露了,欧盟最新的援助谈判当中,多个国家是提出了“援助与乌改革挂钩”。
![]()
美国的国会11月审议对乌克兰预算的时候是争议四起,部分的共和党议员是呼吁“减少无限制援助”。
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11月的统计显示, 2023年的第二季度,西方对于乌克兰的重型武器的援助大约是有1200件,第三个季度降到了816件,降幅直接是达到了32%,重型武器的援助缩水是最为的明显。
![]()
针对援助的缩水,乌克兰的总统办公室主任叶尔马克之前表示,“西方及时援助是乌军坚守的关键”,呼吁盟友能够“摒弃犹豫,避免给俄方可乘之机”。
乌克兰的外交部同时就启动了“多边外交倡议”,争取更多的非北约国家的军事和经济上的支持。
![]()
《纽约时报》11月的是专栏指出,乌克兰方面迟迟没有批准撤退,导致了大量的有生力量被歼,引发了对军事决策合理性的探讨。
美国的前驻北约大使道格拉斯·卢特之前曾经表示,乌克兰方面是侧重“政治叙事”,一定的程度上是忽视了战场的实际情况。
![]()
战争沉思:个体命运与和平共识
红军城战役当中,普通的士兵跟平民的命运是成为了焦点,俄罗斯的国防部11月公布的,乌克兰军队的第68猎兵旅阵地是发现了300多具遗体,要知道这一个旅的参战人数还不到千人,伤亡率是超过了30%了。
乌克兰方面没有公布具体的伤亡数据,但是乌克兰的军队的医疗部门11月透露了,战役期间接收的重伤员数量要比此前的战役增长了40%。
![]()
乌克兰方面的人道主义事务部呼吁,俄罗斯方面应该“保障平民撤离通道安全”。
俄罗斯方面则是回应说:“已开放多条人道主义走廊,遭乌军火力干扰”。
![]()
战争的核心就是想要守护生命和家园,军事决策需要平衡政治诉求和战场的现实问题。
红军城的战役的结局已经是证明了,与战场的实际偏差的决策只会加剧牺牲,西方的援助调整和国际社会的讨论,也预示着单一的“抵抗叙事”已经是难以持续的!
![]()
俄乌冲突的解决终究还是离不开务实的对话,对于乌克兰方面来讲,红军城的挫折是可以被看作是战略调整的契机。
然而对国际社会来讲,这一场战役更加应该唤醒和平的共识,唯有尊重生命,理性的沟通才能够让士兵重返家园,让战争的创伤早日愈合。
![]()
每一场战事的落后都应该成为迈向和平的阶梯,这是红军城硝烟留给世界的一个重要启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