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萨克斯坦并非有意加入中东联盟,而是希望向俄罗斯表明其自主性。
在上周的美中亚峰会上,哈萨克斯坦宣布将成为首个加入《亚伯拉罕协议》的中亚国家。该协议是由美国斡旋达成的以色列与阿拉伯和穆斯林国家关系正常化协议,于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启动。
这一决定是特朗普第二任期外交政策的一项成就。这也印证了本刊去年 8 月做出的一个预测:哈萨克斯坦作为最有可能加入该协议的中亚国家,可能会为了从华盛顿获得外交利益而加入。
一些西方分析人士正是抓住了这种观点。正如约克镇研究所图兰研究中心主任约瑟夫·爱泼斯坦在接受 rfe/rl 采访时所说,哈萨克斯坦的这一举动看似具有象征意义。然而,从长远来看,它可能具有外交意义:"阿斯塔纳决定加入《亚伯拉罕协议》标志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它将这些协议从一项中东和平倡议转变为一个由温和穆斯林国家组成的亲美联盟,这些国家致力于宽容和繁荣的理念"。
然而,如果仅仅从中东政治或一个新兴的"亲美联盟"的角度来看待这一举动,就忽略了其全部战略目的。《亚伯拉罕协议》仅仅是阿斯塔纳精心策划的工具,旨在使其地缘政治依赖摆脱对莫斯科的依赖,并巩固与美国的战略关系。将其视为一个全新、意识形态明确的联盟的开端,是对哈萨克斯坦考量的根本实用主义和利己主义本质的误读。
哈萨克斯坦无足轻重的舞台
支持扩大该协议的人士可能会将其视为构建新的地缘政治联盟以对抗伊朗的更广泛战略的一部分。但这种论点在对中亚现实进行更深入的审视后便不攻自破。
伊朗在哈萨克斯坦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力。两国没有共同边界(除了与俄罗斯、阿塞拜疆和土库曼斯坦共同使用里海之外),贸易往来也十分有限。
阿斯塔纳安全机构所感知到的伊斯兰主义威胁,主要源于萨拉菲极端主义和塔利班的影响,这两者都是逊尼派现象,其根源可追溯至海湾地区和阿富汗,而非什叶派的伊朗。
以色列的考量也可能是想拉拢哈萨克斯坦和其他中亚国家,使其与土耳其(另一个竞争对手,而不仅仅是伊朗)保持距离。但从长远来看,这种策略非常值得怀疑,因为安卡拉正通过突厥国家组织等机构加强与突厥逊尼派中亚国家的关系。将哈萨克斯坦的加入描绘成构建新的反伊朗或反土耳其联盟的基石,是将中东的框架强加于中亚的现实之上,从根本上误读了局势。
事实更加直接和残酷:哈萨克斯坦缺乏在中东外交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所需的网络、专业知识、信誉和实力 – 无论是软实力还是硬实力。它既没有土耳其或伊朗的历史影响力,也没有沙特阿拉伯的宗教权威,更没有阿联酋和卡塔尔的经济实力。对于一个一贯小心翼翼避免卷入外国纷争的国家而言,认为它试图介入以巴冲突的说法令人难以置信。托卡耶夫总统本人也承认了这一点,他向《华盛顿邮报》的伊沙安·塔鲁尔坦言,他并不指望这些协议能带来任何"实际成果"。他将此举描述为"微不足道的贡献",这是一种外交辞令,也承认了这一现实。
尽管如此,哈萨克斯坦的加入仍可被视为以色列的一项相对成功。虽然这主要是一种向华盛顿示好的姿态,但也展现了以色列的外交韧性。尽管最初的协议已被冻结,而最大的目标 – 与沙特阿拉伯达成协议 – 由于加沙战争仍然遥遥无期,但没有一个国家退出"亚伯拉罕框架"。新成员的加入表明,尽管以色列在中东及其他地区的行动日益受到批评,但这些国家仍然认为与以色列保持关系具有切实的好处。
真正的受众:华盛顿和莫斯科
哈萨克斯坦此举的真正原因在于大国外交策略的微妙转变。多年来,与中亚的接触一直被"大博弈"的陈词滥调所框定 – 一场零和博弈。华盛顿与莫斯科和北京之间的对立局面。
在与中亚领导人的峰会上,华盛顿的做法明显不同。与以往的做法不同,此次峰会并未着重于就价值观、民主或人权问题对中亚领导人进行说教。这在外交上可谓精明之举。历史上,此类价值观的讨论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后续行动或承诺,因此无论从价值观还是利益的角度来看,都收效甚微。
更重要的是,美国官员没有向中亚国家施压,迫使其选边站队。
这种刻意的克制,为那些与俄罗斯和中国有着"牢不可破的经济和基础设施联系"(资深地区观察家彼得·伦纳德语)的领导人提供了政治空间,使他们能够在不公开挑战莫斯科或北京的情况下与美国进行接触。
经验丰富的外交官托卡耶夫抓住了这个机会,展现了务实的政治手腕。
加入《亚伯拉罕协议》是一个低成本、高回报的信号。哈萨克斯坦于 1992 年与以色列建交。该协议不要求哈萨克斯坦做出任何新的安全承诺,正如托卡耶夫所明确表示的,加入该协议的决定"绝对坚定且不可逆转"。当被问及即使吞并西岸或驱逐加沙居民是否也能改变这一决定时,他毫不含糊地回答:“不会发生任何严重或可怕的事情,让我们改变决定。”这项承诺的价值完全与中东局势无关,因为其真正目标另有他处。
自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托卡耶夫和其他中亚领导人已将传统的"多方位"(multi-vector)外交政策加速转变为迫切的"多元化"(diversification)战略。通过加入《亚伯拉罕协议》,哈萨克斯坦希望赢得华盛顿的好感,将自身定位为潜在的投资和战略对话伙伴,并表明其独立于克里姆林宫之外的立场 – 所有这一切都无需与强大的北方邻国公开对抗。
此举与以色列、伊朗、土耳其或中东和平无关。这是阿斯塔纳最重要的外交政策战略举措之一:确保自身主权和行动自由,以应对大国日益分裂的世界格局。
尽管中亚领导人对特朗普总统的盛赞可能令莫斯科感到不适,但像谢尔盖·马尔克多诺夫这样冷静的俄罗斯分析人士却正视多元化的现实,并主张俄罗斯应在此框架内寻求互利共赢,而非不切实际地与之对抗。对美国而言,这其中的教训是,有时最有效的外交手段是构建激励其他国家向华盛顿靠拢的框架,而不是生硬地要求它们选边站队或对它们进行民主理念的说教。
来源:国家利益
作者:埃尔达尔·马梅多夫
时间:11 月 14 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