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商业航天而言,没有比这更好的时代了。
10月17日,千帆星座第六批组网卫星以“一箭18星”的方式发射升空。
10月24日,天龙三号大型液体运载火箭“一箭36星”分离实验完成。
与此同时,中国版星链运营公司垣信再度开启了新一轮融资,投前估值高达400多亿。
而天兵科技也启动了上市辅导,目标是冲刺“商业航天第一股”。
不仅如此,国家层面发布系列产业政策,“十五五”规划首次将“航天强国”与制造强国等核心战略并列。
卫星航天产业,正在成为继公路、电网、互联网之后的“第四代基础设施”。
![]()
商业航天热潮涌动
近期,商业航天领域开始密集发射火箭和卫星,几乎每天都有利好消息传出。
比如9-10月,中国在2个月时间内进行了超十次卫星发射任务,累计将超过150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其中,10月17日,上海垣信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将千帆星座第六批组网卫星以“一箭18星”的方式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这次成功发射意味着千帆星座的卫星数量达到108颗,成为我国首个进入组网阶段的巨型商用低轨卫星星座。
此外,10月24日,天龙三号大型液体运载火箭“一箭36星”分离实验,在天兵科技张家港智能制造基地完成。
这是我国首次实现36星同步分离,而天龙三号也计划在2025年底进行首飞。
![]()
与此同时,资本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涌进商业航天领域。
以中国版“星链”的卫星运营公司上海垣信为例,其早前在2024年2月完成了67亿元的国内卫星行业最大单轮融资金额,如今又再度开启了新一轮融资,融资规模在50亿-60亿,投前估值已经达到400多亿元。
作为商业航天产业链的知名公司,上海垣信再度启动大规模资本补血,其背后的实质直指卫星研制与发射的迫切需求。
伴随着千帆星座卫星的陆续升天,公司的商业价值和投资价值也会呈现指数级增长。
对于投资者而言,此时投资上海垣信,背后的投资逻辑其实是在投资商业航天这一“第四代基础设施”。
这些不断传来的发射消息,让商业航天的产业链投资逻辑彻底被激活,成为A股投资主线之一。
政策与技术的双重驱动
事实上,商业航天的爆发并非偶然,而是在资本市场强烈看好的大环境下,再叠加政策和技术双重驱动力的必然结果。
在四中全会和“十五五”规划的“航天强国” 战略下,商业航天将被定位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全局,推动行业加速发展。
在资本层面也是如此,今年6月份,证监会发布的《设置可创成长层意见》中,就扩大了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将商业航天等前沿科技领域纳入可创办第五套上市标准。
![]()
诸多商业航天企业陆续启动上市,其中蓝箭航天、中科宇航、星河动力都已经完成辅助备案,开启上市步伐。
大力发展商业航天的更深层次原因,是低轨卫星已成为航天强国蓝图中的“主要战场”。
事实上,低轨卫星的竞争本质上是“发射竞赛”,谁先形成规模组网,谁就能优先抢占轨道和频率资源,并开始提供服务和产生收入。
商业航天蓬勃发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技术成熟度和成本结构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的成功实践,将火箭的发射成本断崖式地拉低了一个数量级,带动航天进入2.0商业时代。
以Space X的猎鹰9号火箭为代表,通过重复使用一级火箭,将发射成本降低了数十倍,从每次发射数亿美元降至数千万美元,这彻底改变了行业的游戏规则。
而这个月的20号,蓝箭航天自研的一款大运力、低成本、可重复使用的大型液体运载火箭“朱雀三号”已经顺利完成了首飞任务的第一阶段工作,发射在即。
![]()
此前,卫星发射大多数是依靠长征系列的火箭来进行,但是作为航天领域的“热门选手”,长征系列的档期并非时时有空。
在火箭“一箭难求”的情况下,有更多人开始将目光投向以民营为主的商业航天,开始向民营企业招标,从而加速卫星的发射。
技术成熟带来成本降低,成本降低则又打开了此前被压抑许久的庞大市场,催生出新的市场需求,进一步推动商业航天的发展。
万亿产业链正在形成
行业专家认为,如果把过去十年的商业航天比作一条加速跑道,那么当前正从“可发射、可交付”的验证期,跨入“有频次、能交付、讲效率”的规模化爬升期。
这也意味着,一个万亿级市场规模的实体产业正在形成。
这也有助于我们沿着清晰的产业链脉络,去寻找各自环节的企业龙头和系统集成者。
从产业链视角看,中国卫星的卫星制造、通宇通讯的天线器件与臻镭科技的核心芯片,构成了商业航天国产化链条的关键环节。
在卫星制造与核心载荷这一细分领域,中国卫星(600118)无疑是企业龙头。
其作为航天科技集团旗下的核心卫星运营企业,是中国唯一拥有通信卫星资源且自主可控的卫星运营公司,更深度参与星网国网星座及G60星链组网,并且其还具备百颗级低轨卫星部署能力,中国版的“星链”计划已经箭在弦上,中国卫星极其有可能在其中承担着核心的运营角色。
而通宇通讯(002792)是地面网络与卫星网络融合的关键设备供应商,更是A股市场中唯一一家同时服务三大低轨星座的企业。
公司的技术布局,精准踩中了低轨卫星互联网的核心需求。卫星通信的高密度组网依赖星载相控阵天线实现高效信号传输,公司该类产品已实现低轨通信卫星小批量应用,而地面站设备的稳定交付能力,更使其在“星地一体” 网络建设中占据关键位置。
其次,规划中明确了2026-2030 年发射 1.3 万颗低轨卫星,这对于星载天线与地面接收设备的需求将呈现出指数级增长。
而在民用市场,通宇通讯针对无光纤覆盖区域研发的 MACRO WIFI 产品,已适配国际卫星系统接口并在东南亚、中东等市场商用,形成 “国内星座 + 海外应用” 的双重增长曲线。
同时朱雀发射在即,通宇通讯参股了蓝箭鸿擎,为鸿鹄星座供应星载馈电载荷天线及地面站设备。
臻镭科技则是一家专注于高端射频集成电路芯片的公司,其在射频芯片领域拥有领先技术,自主研发的高速高精度 ADC/DAC 芯片打破国际垄断。
公司还深度参与中国星网“国网星座”、千帆星座等国家级项目,电源管理芯片、射频收发芯片等产品已实现批量供货。
这条产业链上的公司还有很多,企查查的数据显示,国内现存商业航天相关企业8.82万家。注册量方面,近十年相关企业注册量呈整体增长态势。
中国商业航天的黄金十年正在到来。
北京时间10月24日凌晨,马斯克在他掌控的社交媒体X平台上,首次评论了中国民营航天公司蓝箭航天自主研发即将首飞的朱雀三号。
他是这样评价的的:“如果幸运,它可能会在5年后超越猎鹰号火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