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开之前,先告诉你一个冷到骨头缝的数据:狄仁杰去世那年,卢凌风原型才十二岁,苏无名干脆查无此人,电视剧里师徒情深全是编的。
很多人追剧追到上头,真以为大唐神探带出了两个逆天徒弟。
其实翻开新旧唐书,狄仁杰的推荐名单里根本没有卢、苏二字。
![]()
编剧把太平公主的亲生儿子薛崇简拉来当蓝本,再把唐代志怪里只出场一次的小捕快苏无名升级成男二,硬凑成一对黄金搭档,只为让屏幕前的你爽。
爽点确实精准。
一个皇亲国戚,一个草根逆袭,身份反差天然带戏。
再加上破案节奏快、打戏干净利落,观众要的就是这种解压套餐。
历史有没有这门亲师承,根本不影响点击量。
![]()
可历史粉心里不是滋味。
他们花了时间考据,却发现正史里狄仁杰最器重的后辈是张柬之,后来发动神龙政变那位,年纪比狄仁杰小四十多岁,跟热血少年完全不沾边。
苏无名在《纪闻》里只破了一桩偷嫁妆的小案,篇幅不到三百字,连全名都没留下。
把这样两个小碎片拼成大唐版福尔摩斯与华生,编剧的脑洞比剧本杀还大。
为什么观众还是愿意买单?
答案简单:故事比档案好看。
![]()
档案里只有干巴巴的年号、官阶、食邑,故事里却有夜闯鬼市、隔空点穴、密室杀人。
你下班回家瘫在沙发上,只想看点带劲的,谁愿意啃文言文。
平台也懂这个道理。
弹幕里刷的都是卢凌风好帅、苏无名好稳,没人问永徽年间到底在哪一年。
算法捕捉到情绪高点,把二创剪辑推上热搜,历史准确性被流量按在地上摩擦。
![]()
这不是国产剧第一次改历史,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只要人物带感,观众自己就帮编剧找补:剧情需要,别较真。
可较真的人依然存在。
有人连夜翻出《唐会要》,截图证明狄仁杰任宰相时根本不在长安,剧中师徒同桌吃饭纯属架空。
评论区立刻分成两派:一派喊“架空就架空,好看就行”,另一派喊“瞎编请标架空,别蹭历史人物”。
吵到半夜,帖子被下架,理由是引战。
![]()
历史与娱乐的边界,又一次糊成一片。
真正有趣的是,狄仁杰本人也被后代不断加工。
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写《大唐狄公案》时,把狄仁杰塑造成东方神探,实际上狄仁杰在史书里最大的功绩是劝武则天立李显为太子,跟破案没半点关系。
清代小说把狄仁杰写成白天审人、晚上审鬼,民间更是把他奉为镇宅门神。
层层加码,早就脱离了真人。
![]()
今天再多加两个徒弟,只是给千层面再刷一层酱。
所以,看剧和读史根本是两条赛道。
一条负责肾上腺素,一条负责脑皮层。
你若是看完剧能顺手搜一下《旧唐书》,就已经跑赢九成观众。
历史不会因为你追剧就改写,你也不会因为知道真相就掉块肉。
各取所需,互不耽误。
![]()
当然,平台如果能在片头加一行小字“情节与真实历史有出入”,争议会少一半。
观众不是不能接受改编,而是讨厌被当傻子。
明明架空,却打着历史正剧的旗号营销,被拆台后反怪观众太严格,这就有点又当又立。
下次再拍唐朝戏,不如直接创造一个全新宇宙,省得史粉心梗,路人迷惑,编剧也能放开手脚上天入地。
说到底,卢凌风和苏无名只是借了个大唐背景,陪你度过几个无聊夜晚。
他们是谁的徒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看得开心,顺便对一千年前的生活多了点好奇。
历史在那,不会跑;故事在那,年年有。
你愿意追哪边,遥控器在你手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