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更多精彩内容请下滑至文末查看】6月13日,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发起空袭,地区冲突骤然升级,导弹与无人机交织让战区陷入混乱。身处伊朗的791名中国公民面临生命威胁,而祖国迅速启动撤侨行动。反观美国,却直接关闭使领馆,将本国公民弃于险境。同样的侨民危机,为何两国应对差距如此悬殊?背后藏着怎样的价值坚守?冲突爆发后,中国外交部第一时间响应,驻外使馆人员连夜规划撤离路线,带领同胞穿越复杂陆路通道。面对加油资源紧缺、通信信号中断、多地道路管制等难题,工作人员全程协调对接,凭借高效组织与顽强担当,成功化解重重阻碍,让所有同胞平安归国。这并非个例,2011年利比亚撤侨、2022年乌克兰撤侨等行动中,中国始终以最快速度守护同胞安全,彰显“人民至上”的坚定立场。 美国的应对则形成鲜明对比。6月17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关闭相关使领馆,对滞留公民未采取任何有效撤离措施。回溯2011年利比亚战乱,美国仅用一小时撤离使馆人员,却对上万名普通公民置之不理。这种双重标准背后,是其所谓“人权”理念的虚伪,撤侨行动的差异,本质是国家责任与价值导向的根本区别。 撤侨速度见证国家实力,应对态度彰显责任担当。中国用一次次实际行动证明,无论同胞身处何地,祖国永远是最坚实的后盾,这份安全感是无可替代的国家底气。
信息援引自—《环球时报》《穿越烽火线送同胞回家!〈环球时报〉全景记录中国公民撤离乌克兰大行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