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纪平
11月15日,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通报“学生抄袭还获一等奖学金”一事:经调查,该生完成的一年级《设计思维与表达2》课程作业,作业19幅构图中的两幅涉嫌未经作者许可,借用他人创作元素,情况属实。经批评教育,该生已经深刻认识到错误。目前学生奖学金评审正在院系公示阶段,经审查决定该生奖学金公示不予通过。(11月16日央广网)
![]()
新闻图片(来源:央广网)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对“学生涉嫌抄袭仍获一等奖学金”事件的快速回应,本质上是一场及时的“边界校准”。划清学术诚信与违规行为的界限、评优标准与道德底线的界限,这种高度重视、迅速处置的态度值得肯定。但在这场“划界”行动中,模糊的界定标准与不充分的信息披露,也让公众看到了高校学术评价体系中待补的漏洞。
校方取消涉事学生奖学金公示资格,传递出明确信号:学术诚信是评优评先的“硬红线”,无论违规情节轻重,只要触碰底线就不能容忍。在学术不端零容忍的共识下,这种回应及时遏制了“重成绩轻品德”的不良倾向,避免了对原创者的二次伤害,更维护了教育公平的核心价值。相较于部分高校面对类似事件时的拖延推诿,该校的快速调查与明确处置,彰显了守护学术净土的责任与担当。
然而,这场“划界”仍存在诸多模糊地带。校方用“借用他人创作元素”的表述替代“抄袭”,既体现了审慎态度,也引发了关于界定标准的争议。艺术创作中,元素借鉴与抄袭的边界本就难以量化,手与糖果的相似元素是否构成侵权?19幅作品中的2幅有问题是否足以否定整体评优资格?这些疑问需要更清晰的答案。奖学金评选本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认可,涵盖成绩、实践等多重维度,涉事课程作业对学科成绩的具体影响,是否直接关联奖学金评选结果,校方尚未给出明确说明,难免让公众担忧“过度反应”或“标准失衡”。
更值得深思的是,当前高校评优体系中普遍存在的标准模糊问题。涉事作业是否提前明确“禁止未经许可借用创作元素”?部分元素相似是否会直接提升作业成绩?这些基础规则的缺失,让“边界划清”失去了前提。换句话说,如今AI辅助创作日益普遍,用AI提供创作元素的课程作业又该如何认定?算不算涉嫌抄袭?多数高校尚未建立适配新时代创作特点的评价标准,导致“谁举报谁有理”“被举报就一票否决”的乱象时有发生。
学术诚信的边界不能仅靠应急回应划定,更需要以刚性标准筑牢根基。校方应进一步公开评选细则,明确课程作业在奖学金评选中的权重、创作元素使用的具体规范,以及学术不端的分级处置标准。同时,高校需尽快完善适配AI时代的学术评价体系,像规范引用文献一样规范创作元素借鉴与AI工具使用,让学生有章可循、评委有尺可量。
划清边界是第一步,明晰标准才是长久之策。唯有将模糊的道德倡导转化为具体的行为准则,才能既守护原创精神、捍卫学术公平,又保障学生合法权益,让每一次“边界校准”都成为教育公平的坚实支撑。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