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言
大家好,我是世相派。相信有很多人在网络上,都有刷到过类似印度人要“占领”全世界相关的话题,这点很引人关注,但在其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在关心印度人来到中国到底会如何,先别急着焦虑,来看中国驻印度大使馆于2025年4月披露的“硬数据”。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驻印度使领馆核发的赴华签证大概8.5万件,这个数看着不少,但对比一下同期,全国外国人入出境的总体增幅33.4%,其实就跟疫情后,跨境交流恢复的正常水平差不多,何谈“占领”一说?
![]()
![]()
印度籍人士跨境流动现状
在中国的深圳、上海这些国际化城市逛逛,印度籍人士的身影,确实比以前多了点,但这都跟具体领域的合作挂钩,比如张江高科园区,印度裔工程师多了不少,主要是中印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这些领域的合作越来越深。
还有移民机构说咨询量涨了,也相对正常,毕竟中国的发展机遇摆在这,他国专业人想来看看机会也属合理,值得说的是2025年10月,在中印直航航线慢慢恢复后,短期人员流动确实阶段性涨了点,结果就出了个“深圳地铁印度乘客进食”的事儿,当时还挺受关注。
![]()
事情大致就是,在地铁行驶中,有印度乘客旁若无人的在吃手抓饭,当时这一幕被一位同车厢的乘客拍下,并保存了相关视频,后通过个人账号分享到了网络上,10月28日有消息传出,深圳地铁官方立马进行回应,根据《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
在地铁车厢里,除了婴儿都不能吃东西,这规定对谁都一样,不存在区别对待,可能是巡查人员因为车厢里人流动,没及时发现,后来已经加强巡查了,事虽然很简单,但明显看也就是个人素质问题,也许会是这些印度乘客,并不了解地铁相关规定。
![]()
无论如何给同乘人员带来的影响是真,就这点而言,印度人在华还是会搞出点“风波”来,但也并无大碍,以中国大国的气度与风范来说,不会仅通过这些就”定罪“那些印度人,再说说印度移民在其他国家的情况,别光看网上的传言,可以多了解一下官方数据。
加拿大2021年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总人口约3800万,南亚裔(包括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后裔)一共130万,占比3.5%,其中印度裔有约77万,只占2.1%,移民数量上2023年印度去加拿大的永久居民大概15万人,是10年前的4倍。
![]()
但这可不是所谓的“人口输出”,澳洲的情况更能说明问题,根据澳大利亚移民局2024-25财年的官方报告,这一财年印度移民人数达到数万人,稳稳排在所有国家首位,比中国移民人数多了一倍还多,这些移民里大多是IT、医疗领域的专业人才。
其中大部分都是奔着更好的发展机遇去的,这在全球化时代,就是正常的人才流动,印度本身是全球最大的侨汇接收国,2023年侨汇收入约1200亿美元,他们政府设的海外印度人事务部,说白了就是给海外侨民服务的,维护合法权益。
![]()
![]()
中国跨境人员管理优势
实际对比下来,中国在跨境人员管理上的规矩,其实更清晰,也更有优势,外国人想在中国这拿永居或者入籍,审批特别严,得确保这些移民,跟社会发展的需求匹配,就说在华的印度留学生,目前大概有快3万人。
其中大多学的是临床医学这类专业,都是定向培养的人才,不是随便来的,还有中国的地理条件,加上出入境管理体系,把人员流动的渠道卡得很规范,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外国人入出境同比增长33.4%,这么大的增幅,整体秩序还挺好,这就是管理到位的体现。
![]()
不像有些国家,比如澳洲,移民人数涨得快,住房缺口却跟不上,反而引发了社会问题,从文化上来说,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包容劲儿,跟现代社会治理结合得挺好,形成了“尊重差异、规范有序”的模式,不同族群的饮食习惯、宗教信仰不一样这很正常。
关键是得有明确的公共规则来兜底,比如公共场合不能吃东西,不管你是哪国人,都得守这个规矩,这样才能实现多元共存,而不是把某个群体“妖魔化”,中国靠的是规则加包容,但核心都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
中国社会接纳多元文化,前提永远是遵守法律和公序良俗,这才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不过网上总有些夸大其词的信息,如之前加拿大有张“印度裔海滩排便警告”的图,传得有模有样,结果当地镇长官方澄清说,根本没收到任何实锤证据,那图就是P的。
这种谣言最容易挑动对立,跟中国多元包容的共识完全“背道而驰”,其实中印都是人口大国,经贸、科技这些领域的合作潜力特别大,正常的人员往来,就是深化合作的桥梁,张江高科的印度工程师,跟中国同事一起搞技术研发。
![]()
临床医学的印度留学生,将来可能跟中国医生一起救死扶伤,这都是双赢的事儿,全球化时代,人员流动和文化互动本来就是必然的,这既能带来人才和机遇,也会给社会治理出点难题,中国的开放政策一直是“有管理的开放”,中国欢迎那些高素质人才来创新创业。
就如同这些被炒作为“入侵他国”的印度人,他们中也是有精英人才的,不能片面的就把他们来中国的机会全部“抹除”,同时再靠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来防风险,这种态度特别理性,既不封闭排外,也不盲目放任,说白了就是把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都考虑到了。
![]()
![]()
结论
真正的文化自信,从来不是靠“贬低”别人,而是对自己的文化有认同,对差异能包容,更关键的是有完善的治理能力,中国靠制度规范守秩序,靠文化包容促共存,靠定向引进聚人才,这套办法应对全球化的人员流动,其实挺管用的。
将来中印合作肯定会越来越深,只要一直坚持规范管理、尊重差异、互利共赢,人员往来和社会发展肯定能形成良性互动,到时候再看,那些所谓的“焦虑论”、“恐慌论”,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