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爷,您家楼道的感应灯修好了!”11月3日傍晚,石楼小镇社区网格员薛伟轻轻敲开75岁的独居老人家门。老人看着新换的LED灯,暖黄的光映在脸上,连声道谢。
这样的暖心场景,正是石楼县创新基层治理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石楼县以“党建+网格+共治”的好法子,再加上“下午茶议事”“三方联动”这些贴心机制,让社区治理有力度又有温度。
“小镇下午茶”:喝着茶,把事儿办了
“咱们小区停车位太紧张,能不能琢磨琢磨错峰停车?”“楼道里堆的杂物太挡道,得好好清理清理!”10月15日,石楼小镇社区的“下午茶”座谈会上,居民代表们手里攥着自家列的“问题清单”,你一言我一语地聊开了。社区党委书记韦婷婷一边飞快地在本子上记录,一边笑着回应:“大家提的这些事儿,都是咱们过日子的要紧事,我们肯定逐个解决!”
这场满是烟火气的议事会,背后藏着社区的治理巧思——一套“诉求精准征集—议题科学筛选—多元协同参与—难题合力攻克”的共治流程。每次开“下午茶”前,网格员都会挨家挨户走访,再在微信群里征集大家的需求,把居民最急、最盼的事儿摸得明明白白;社区党委再从这些诉求里挑出1—2个最核心的议题,提前发通知,邀请居民、物业公司、报到单位一起过来商量;到了座谈会上,大家都掏心窝子说话,围着核心议题想办法、出主意,慢慢把治理的路子越走越顺,让民生服务刚好踩在居民需求的点子上。
今年以来,靠着“下午茶”共治会,社区已经收集了76条居民的治理建议,其中23条得到采纳,还专门制定了《社区楼道清洁轮值办法》,让楼道干净整洁能一直保持下去。“以前总觉得社区离咱们挺远,有事儿不知道找谁,现在挺好,喝着茶就把问题解决了,这感觉真踏实!”居民刘大姐笑着说。
“小网格”织密民生网:网格员就在家门口
在月亮湾社区,网格员王大姐的记事本上写得密密麻麻,全是居民的家常事儿:“3号楼李奶奶需要代购降压药”“6单元下水道堵塞需协调疏通”……这一个个小小的网格,正织成一张覆盖全社区的民生服务大网。
月亮湾社区党委推行“网格化+精细化”治理模式,建起了“小单元织密网+责任人守好岗”的网格化体系,让服务和管理能落到每一户人家。社区按照“地域相邻、规模适度、方便管理”的原则,把区域划分成12个网格,再给每个网格配上负责任的网格员。网格员每个月都会按时入户走访,听听居民有啥难处、有啥意见,帮着调解矛盾、跑腿办事,慢慢让“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成了常态,网格服务总能及时跟上居民的急难事儿。
“以前办点事得往社区跑,现在好了,网格员就在家门口,有事儿打个电话、发个微信就有人管,太方便了!”居民张先生忍不住为网格员点赞。数据统计显示,月亮湾社区通过网格收集的128条居民诉求,有96条已经妥妥当当地解决了。
“三方联动”解难题:物业成了“贴心管家”
龙山社区某小区曾因物业失管陷入混乱:垃圾堆积、门禁失灵、停车位被占……转折始于“三方联动”机制的推行。
龙山社区党委牵头,搭起了以社区党委为核心,居委会、物管会、物业企业一起发力的“三方联动”治理平台,就是要把社区治理的效能提上去。每个月的5号和25号,社区党委都会固定召开“三方协同”会议,针对社区治理、小区管理、物业服务里的问题,大家坐在一起深入聊、仔细议,广泛听各方的建议。还靠着“社区党委领办—小区党支部交办—物管会协办—物业公司操办—党员帮办”的工作流程,让民生服务办得又快又好,居民也慢慢融入了社区的“新生活”。
今年以来,龙山社区已经开了17次“三方协同”会议,征求了500多户居民的意见,梳理出6大类18项需求,还成功推动39件民生实事落地解决。“以前总觉得物业是‘外人’,现在不一样了,他们就是咱们的‘服务管家’,有啥需求很快就响应!”业主陈先生感慨地说。
从“政府端菜”到“群众点单”,从“被动应付”到“主动治理”,石楼县用党建“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在黄河岸畔书写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温暖篇章。记者 张娟娟
来源:吕梁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