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普通人来说,美国政府这43天的停摆,可不是什么“带薪休假”的美事,是工资卡突然“断流”,餐桌上的食物都得精打细算,出门的航班说取消就取消,就连医保续期这种刚需,都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
让人意外的是,联邦政府刚从这场破纪录的混乱里“重启”,那帮政客压根没心思收拾民生烂摊子,反倒第一时间把矛头对准了中国。
一份长达50页的指责报告扔出来,给本就不平静的全球局势又添了新波澜。这波操作到底藏着什么猫腻?咱们普通人又该怎么应对?
![]()
甩锅比解决问题容易
这份报告的出现,与其说是美国对外战略的深思熟虑,不如说是其深刻内政危机下的一次条件反射。
它就像一面棱镜,清晰地折射出华盛顿在政治失能、经济失血和产业失据三个维度上的真实困境。与其说它在指责别人,不如说它在哀嚎自己的无能。这哪里是什么战略宣言,分明是一封写给全世界看的“求救信”。
![]()
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停摆的那段日子。
国会的议员们为了《平价医疗法案》的补贴和高达23%的非国防开支削减等核心分歧吵得不可开交,参议院先后进行了14次投票,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
这种持续的政治空转,直接把国会的信誉砸进了谷底,民调支持率暴跌至可怜的15%。
![]()
更严重的是,美国民众对整个政治体系的信任正在崩塌。近八成的民众对两党都抱持着负面看法,这意味着在他们眼中,驴象之争不过是两群糟糕政客的权力游戏。
更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直言,他们“谁都不信”。当执政者连最基本的信任都失去时,再多的辩解都显得苍白无力。
![]()
在这样的背景下,那份措辞激烈的报告就显得别有深意了。报告的主笔人,共和党议员约翰·穆莱纳尔将中国对关键矿产市场的控制,形容为“用一把上好的子弹枪对准美国经济”。
这种极具煽动性的语言,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把一个长期存在的产业供应链问题,包装成一个迫在眉睫的国家安全危机。
![]()
说白了,这是一种精心计算的政治操盘。当国内的烂摊子收拾不了,民众的怒火无处发泄时,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制造一个强大的外部敌人,强行转移所有人的注意力。
这种做法,本质上就是用一种外部矛盾来掩盖内部矛盾已经无解的尴尬现实。
![]()
更何况,11月12日签署的法案不过是张“创可贴”,它的资金只能维持政府运作到明年1月30日。在总共12项年度预算里,只有3项获得了通过,剩下的9个雷区随时可能引爆。
一家研究机构甚至预测,届时再次停摆的概率高达70%。这柄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华盛顿的政客们不得不提前找好下一个替罪羊。
![]()
拿什么掩盖切肤之痛
如果说政治上的甩锅是为了转移视线,那么在经济层面,这份报告就成了一块遮羞布,试图用一个遥远而抽象的“中国威胁”,来掩盖国内民众正在承受的、具体而切肤的经济痛楚。
停摆的代价是惊人的。国会预算办公室给出的估算,这43天的内耗,直接烧掉了美国纳税人70亿到150亿美元的真金白银。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它相当于一艘全新的“福特”级航空母舰的造价。
穆迪分析公司则从另一个角度评估,停摆直接让当季的GDP增长砍掉了1.2个百分点。
![]()
与此同时,美国的国债雪球越滚越大,停摆期间每天新增约170亿美元,总额一举突破了38万亿美元的惊人关口。
财政部为了周转,更是疯狂地从市场抽走了9500亿美元流动性,直接导致银行准备金告急,短期利率飙升,全球资本市场也跟着心惊肉跳,美股和纳指应声大跌。
![]()
这些冰冷的宏观数字,对应的是无数个家庭的辛酸账单。超过200万联邦雇员的生计受到直接冲击,其中75万人被强制无薪休假。
即便是那些在关键岗位上被迫无薪工作的130万军人和空管人员,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账单堆积。
按一个普通年薪5万美元的员工计算,这次停摆让他个人直接损失了近6000美元。
![]()
这笔钱就算事后补发,但停摆期间产生的信用卡利息、滞纳金等额外财务成本,却得他们自己硬扛。情况糟糕到什么地步?
美国海军甚至公开发布了一份“生存指南”,手把手教自己的士兵如何去申请失业救济,这简直是天大的讽刺。
![]()
冲击远不止于此。覆盖4200万人的食品券计划(SNAP),在11月暂停发放,这是该计划运行60年来首次出现全年断供,无数贫困家庭因此陷入“断粮”危机。
旅游业的独立损失估计就高达50亿美元。联邦航空局因人手不足,被迫削减了40个主要机场10%的运力,高峰时期,一天之内取消的航班就达到2800架次,延误更是超过一万次。
![]()
民众的感受最直接。密歇根大学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在11月断崖式下跌至50.3。调查显示,62%的消费者削减了非必要开支,38%的人推迟了购买汽车、房产等大宗消费计划。
在这样一幅民生凋敝的画卷面前,政客们抛出的“中国威胁论”,试图将民众的焦虑从“政府无能”巧妙地引向“外部打压”,实在是司马昭之心。
![]()
一声无奈的产业咆哮
然而,无论政治表演多么卖力,经济遮羞布多么精致,一旦回到产业现实层面,这张“中国牌”就彻底成了一张无力牌。
它暴露的不是美国的决心,而是其长期“产业空心化”所造成的、难以逆转的结构性脆弱。
![]()
报告中对中国在矿产领域的指责,恰恰打在了自己的七寸上。现实数据冰冷而残酷:美国在多达15种关键矿产上,对中国的进口依赖度是100%,一丁点自主能力都没有。
在另外29种矿产上,对华依赖度超过50%。特别是在全球精炼镓、稀土加工和电池级石墨这几个尖端领域,中国的市场份额分别高达98%、90%和99%,这几乎是绝对的垄断。
![]()
这种依赖不是一个理论上的风险,而是已经兑现过的现实冲击。
就在2023年,中国对镓、锗两种金属实施出口管制后,美国的镓价格应声暴涨300%,直接后果就是其引以为傲的F-35战斗机生产线一度停摆。
连最顶尖的军事装备都受制于人,这耳光打得实在太响。
![]()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本土并非没有稀土矿,但问题在于缺乏相应的加工和精炼能力。
其结果是,美国公司只能将本土开采的原矿,千里迢迢地运到中国进行加工,然后再以高昂的价格把成品买回来。这种“赔本赚吆喝”的买卖,把报告里叫嚣的“对抗”策略衬托得像个笑话。
![]()
业界的看法更为清醒。
美国诺维昂磁业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斯科特·邓恩就直言不讳地指出,美国公司根本无法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因为你不可能在短期内追赶上中国数十年来积累的产业优势和技术沉淀。
![]()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美国要想真正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可能需要花上几十年的时间。
所以,当华盛顿的政客们挥舞着这份50页的报告,发出强硬的怒吼时,听起来更像是一个被自身产业短板束缚住手脚后,发出的无奈咆哮,而绝非什么深思熟虑的战略出击。
![]()
结语
兜兜转转,这份原本意在指向外部的报告,最终成了一份美国自身困境的“自白书”。它因政治撕裂而生,试图用经济叙事来伪装,却被冰冷的产业现实无情戳穿。
报告里渲染的“外部威胁”,远不如其自身折射出的“内部危机”来得真切与致命。就连对乌克兰的武器援助,也因这场内部纷争而延误,直接影响了红军城等地的战况。
![]()
短暂的和平终将过去,1月30日的最后期限正在逼近。
只要美国无法从根子上解决政治极化和产业空心化这两大顽疾,类似的“甩锅”剧本只会一遍遍地上演。
![]()
有趣的是,就在华盛顿抛出这份对抗性报告的同一天晚上,也就是11月12日,中方代表在北京会见了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的负责人,重申了中美经贸合作空间广阔,应当落实釜山会晤共识的立场。
![]()
一边是病急乱投医,一边是寻求合作。在全球化的今天,靠“内病外治”的药方,不仅无法根治沉疴,反而只会加速自身的孤立与衰耗。
真正的强大,永远源于内部的团结与坚实,而非外部的树敌与对抗。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