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商业地产中,影院凭借大面积空间、长期租约及全年龄段吸引力,成为购物中心的“客流发动机”,构建起“大店引流、小店变现”的商业闭环。然而,随着消费升级深入,消费者需求从“物质满足”转向“精神体验”,逛购物中心更注重开放式绿地放松、艺术展览参与、亲子游玩陪伴等多元体验。这使得影院传统优势逐渐消解:
影院“重空间、低坪效”,数千平方米影厅在非观影时段多闲置,而同等面积的主题市集、亲子乐园等能实现全天候人流激活,与购物中心高效利用空间需求矛盾尖锐。
影院“强目的性消费”与现代商业空间“无目的体验”需求背离,消费者更倾向能满足多元需求的复合型场景,传统影院仅提供标准化观影服务,失去不可替代性。
![]()
影院作为重资产业态,成本结构“刚性”,在票房增长乏力下,盈利模式难以为继:
核心压力来自居高不下的租金,多数影院位于核心商圈,长期固定且逐年递增的租金合同构成主要支出,部分影院租金占比超总收入的50%。同时,IMAX巨幕、激光放映系统等硬件初始投入大、维护成本高,叠加人力、水电、版权分成等开支,陷入“开门即亏”的困境。
一方面,影院过度依赖少数爆款影片,如2025年春节档《哪吒2》热映带来票房高峰,但后续缺乏爆款接档,票房便大幅下滑;另一方面,电影市场影片质量参差不齐,中小成本影片缺陷多,重工业大片供给稀缺,难以满足观众多样化需求,导致观影热情降温、频次下降。
![]()
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后,其娱乐习惯与价值偏好重塑了娱乐市场格局,影院吸引力下降:
流媒体平台崛起打破时空限制,Netflix、Disney+、爱奇艺等凭借海量内容库与便捷体验,培养用户居家观影习惯;疫情期间线上首映、云影院模式普及,进一步加速线上观影进程,对于非特效大片,居家4K电视或投影观看体验与影院相差无几,且省去交通、时间成本,成为更理性选择。
Z世代休闲时间被剧本杀、密室逃脱、沉浸式演出、短视频、手游等多元娱乐形式瓜分,电影在娱乐消费中的占比持续萎缩。相比这些互动性强、社交属性突出的娱乐方式,影院“被动观看”模式缺乏吸引力,社交功能弱化后,竞争力持续下降。
一方面,追求极致视听体验的观众对影厅硬件、服务品质要求更高,普通影院难以满足;另一方面,价格敏感的大众消费者因票价上涨望而却步。影院“两头不讨好”,而购物中心内宠物互动中心、潮玩集合店等主题社群空间能精准捕捉特定圈层需求,通过强情感联结实现高频复访,凸显影院短板。
![]()
当前影院市场同质化现象突出,传统运营模式失效:
从影厅设计、服务流程到零食品类、会员体系,不同品牌影院间无本质差异。即便部分影院引入IMAX、CINITY、4D等特殊影厅,也因易被模仿、缺乏匹配内容与服务创新,未能形成真正差异化优势。
传统影院以票房收入为核心,缺乏多元化盈利模式探索,在票房下滑、成本上升下,盈利空间被严重挤压。同时,对观众需求变化反应迟缓,未能及时调整内容排片、服务模式以适应市场新需求,导致观众流失加剧。
综上所述,影院主力店退潮是消费需求变化、成本与内容压力、消费主力更迭及行业自身困境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影院若想摆脱困境,需打破传统模式,向多元化、差异化、体验化方向转型,如探索“影院+餐饮”“影院+社交”等复合业态,优化内容供给,提升服务品质,以适应新的消费生态。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和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文中所用图片均来自网络,如因图片使用侵犯了他人的版权或其他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核实并依法更正、删除或作其他合理处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