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名字自然而然地浮现在脑海中,让人联想到“水管工的噩梦”,这是STEN冲锋枪由来已久的绰号。而对于丹麦公司Dansk Industri Syndikat (DISA)的这款产品来说,这个绰号再贴切不过了——因为规格中明确指出的冲压钢材的使用,不仅达到了极致,甚至可以说是荒谬的程度。
这家工厂在德占时期曾积极为德军效力(结果适得其反——1944年,当地抵抗组织成员设法走私了400磅炸药,后果不堪设想),战后重新启动,不再专注于国内市场(丹麦军队的需求并不大),而是转向出口,主要出口到拉丁美洲。早在1945年,一种新型冲锋枪就已限量生产:
![]()
它的设计非常规:枪栓没有拉柄;要给枪上膛,必须先将枪栓拉回,然后再推回。复进簧完全位于枪管周围。弹匣为四排式,可容纳50发子弹(该设计由瑞典的阿道夫·席尔斯特伦开发,借鉴自苏奥米步枪,后者在丹麦以m/41的型号生产,在瑞典以m/37的型号生产)。
![]()
带折叠库存的版本
![]()
由于制造难度大、成本高且问题重重,最终产品仅少量销往墨西哥、萨尔瓦多和玻利维亚。DISA管理层做出了一个合乎逻辑的决定:设计一款尽可能易于制造的产品。因此,他们尽可能多地使用了冲压钢板。
嗯,在即将诞生的 m/46 上,这个想法得到了明确的实现。
![]()
在这里,设计师彻底摒弃了传统的枪身和扳机组件分离式设计。此外,握把和弹匣井与枪身两半一体冲压成型,拆卸时,在拧下枪管安装螺母后,枪身会在后铰链处“裂开”——该螺母通过螺纹连接到铆接在枪身前半部分上的半连接件上。
![]()
枪栓像手枪一样再次上膛,使用带锯齿的上滑套,射击时滑套保持静止。滑套保险位于扳机上方。该武器没有射击选择器,只能自动射击。
![]()
该型号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配备了自动保险,左手握枪时,需要将保险杆向弹匣井方向按压。其设计极其简单——一个保险杆,其第二个臂可以阻挡枪栓的运动。
![]()
![]()
![]()
弹匣现在采用标准的双排设计,可容纳32发子弹。设计中没有使用任何木制或塑料部件,生产过程中也尽可能减少了车削和铣削工序。
1950 年的版本经过一些改进后已经投入生产——它现在有一个普通的枪栓手柄,在拆卸之前不需要将其卸下(在 m/46 上,电机夹住了外壳的两半,不允许它们展开)。
![]()
扳机机构完全组装在枪身右半部分,拆卸时枪栓和弹簧也位于此处。为了充分利用握把空间,此处安装了一个弹匣装弹器,以及一个备用的抽壳钩和一个击针,击针通过销钉固定在枪栓体内。
![]()
1950年11月4日,首批m/50冲锋枪交付至莫塞德堡靶场。该堡垒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用于防御德军(二战初期被德军占领,呵呵)。潜在买家的代表出席了交付仪式,其中包括英国和美国的代表。当时英国已在认真考虑更换其斯登冲锋枪。展望未来,我想说的是,在1953年帕切特冲锋枪正式列装英国军队的竞标中,m/50是其主要竞争对手之一。
这款结构极其简单的冲锋枪向外国来宾展现了卓越的可靠性:在短短两个多小时内,从生产线上随机抽取的样品进行了2万发子弹的射击测试,未出现任何故障或失效。此外,测试人员甚至对其中一支样品进行了42970发子弹的射击测试,之后拆卸枪管进行测量,确认其状态良好。
尽管订单来自其他国家,但这款枪的订单开始纷至沓来——马德森手枪销往了整个中美洲、南美洲和东南亚。巴西人甚至购买了生产许可证,专门生产一款根据他们需求改进的版本:INA M.950的枪栓拉柄被移到了侧面,鲁格弹也被.45 ACP弹取代。
![]()
后来,巴西本土对冲锋枪进行了改进——M.953 的弹匣井被加长,以便握持更加舒适。
![]()
在丹麦,只有警察购买了冲锋枪:军队更喜欢竞争对手的型号,即瑞典人根据经典的“水管工的噩梦”原理设计的Hovea m/49(顺便一提,瑞典在军队的竞标中输给了Carl Gustaf m/45):
![]()
尽管M/50冲锋枪整体结构简单、相当可靠且不易出错,但它也存在一些缺陷,甚至在生产过程中就已显现。由于螺纹是在半连接件上切割的,因此在组装之前,半连接件本身以及铆接的枪身两半都必须严格配对,因为随机选择的左右半连接件的螺纹可能存在不匹配的情况。此外,随着量产的开始,关于弹匣操作的抱怨也开始出现——尽管并非普遍存在,但数量之多足以引起重视。最后,自动保险需要用左手操作才能击发,这并非总是可行,而且弹匣释放按钮也不太方便使用。
![]()
![]()
就这样,m/53冲锋枪诞生了。半连接件上的螺纹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前端呈锥形,枪管安装螺母上也带有与之匹配的锥形。螺纹直接加工在枪管上。原本在m/50半连接件上设有凹槽的止动环,现在被移到了枪管末端,这使得半连接件的制造更加便捷。
![]()
![]()
通过将直式弹匣更换为扇形弹匣,提高了供弹可靠性。弹匣释放装置也进行了重新设计。
![]()
通常被称为 m/53 Mk 2 的版本有一个带孔的枪管护罩,可以安装刺刀。
![]()
部分冲锋枪没有自动保险。一些系列采用木质握把。还有一些型号带有射击选择器。
考虑到麦德森冲锋枪的分布区域,它经历了相当多的战斗(甚至在越南战争期间也被美国情报机构使用过)。顺便一提,M/50冲锋枪在越南的历史颇为奇特:由于当时美军并未采用9x19毫米弹药(而且使用非制式武器本身就暗示着需要掩盖射手的国籍),因此被招募参与中央情报局行动的绿色贝雷帽特种部队被迫使用法国制造的弹药,这在法国的前殖民地是完全合乎逻辑的。然而,M/50冲锋枪的弹壳底部容易鼓胀断裂,导致下一发子弹在未上膛时爆炸,并使“锡制”枪身变形,这使得它在美国人眼中声名狼藉。
战争结束后,这些武器自然而然地扩散到了世界各地——例如,在阿尔斯特,爱尔兰共和军和效忠派中都发现了马德森步枪。
他也曾涉足电影界,期间有过一些奇特的经历。例如,1970年拍摄《人猿星球2:深空九号》时,他们把他打造成了这样一个怪物:
![]()
很难确定问题的根源,但自动保险丝起到了帮助作用:
![]()
在《教父》中,他们甚至讨论过这个问题(尽管考虑到电影的时代背景,它出现还要再过5年):
![]()
总之,冲锋枪的使用寿命很长,现在谈论它的终结还为时过早——至少在 2010 年代,它仍在巴拉圭使用。
![]()
然而,如果其他一些早在1902年设计的“马德森”机枪仍然在巴西贫民窟里被使用,又能怎么办呢……
![]()
这里的问题不再是关于某些超自然特质,而是关于缺乏重新武装的资金,这自然是显而易见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