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第三军早期,没有无线电台,只有个几十人的交通队。1930年底,在第一次反"围剿"中,黄公略军长带领活捉了张辉瓒,
除缴获了国民党军大批武器外,还缴获了发报机、收报机、充电机、蓄电池等。但这些新奇的战利品,大家以前都没见过,不知道是啥东西,在战场上就被弄坏了不少。
朱总司令、毛总政委知道情况后都感到可惜,便向全军发布了一项命令:"今后凡缴获的一切不认识的战利品,一律妥为上交,不得损坏。"
后来,王诤(原名吴人鉴)等同志到了红三军,修好了缴获的电台,才把无线电通信搞了起来。王诤同志为红军无线电通信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我军的电台开始工作时,只能抄发一些新闻,后来抄发国民党军队电台的电报,使红军搞到一些侦察兵侦察不到的情报,
![]()
并且发展成为技术侦察这种工作手段,电台成为部队作战的千里眼、顺风耳。
1931年2月,红军总部感到无线电的重要,就从部队中抽调一批条件好的优秀青年举办学习班,学习报务、机务和修理。
时间虽然很短.但这些学员后来都成为扩大红军无线电通信队伍的骨干和主力军。那时,总部首长都很重视无线电通信。
因为红军各部队之间的通信,江西红军和其他革命根据地红军之间的联系,还有收集国内外的消息,都要靠无线电。
特别是第二次反"围剿"以后,缴获敌人的无线电器材越来越多,我军的通信队伍也就逐步扩大起来了。
红军电台最主要的任务是每天一到宿营地就架线工作接报发报。而负责报务的队长、报务主任、报务员、机务员都是技术干部。
![]()
如果和他们团结不好,就会严重影响通信工作。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又不那么容易,必须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思想觉悟和性格特点来开展工作。
比如,海风阁队长技术比较好,每当天候不好(雾天、大风、下雨、打雷),报务员坐班碰到困难,总要找他解决。
他听党的话,只要把情况向他讲清楚,便坚决完成任务。他那时还不是党员,杜平负责电台工作,却一直很信任海风阁,
杜平做什么工作,如电台近期安排什么工作,都让他知道,有时工作多还要征求他的意见。
除了政治上关心外,生活上也尽量照顾。比如,他是回族,不吃猪肉,我们就设法给他寻些鸡、鱼吃。
机务员伍子云环境顺利时情绪就好,碰到困难时爱说些不满意的话。但他很佩服队长的技术,杜平常通过队长去做他的工作。
这个人生活比较讲究,军团有时分来的战利品先尽他挑,纸烟也多给他点,政治上多关心点。
![]()
这样,就使得电台的技术方而得到保障。这两名同志进步很快,后来到八路军总部任通信科科长,为我军通信工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其他单位的工作也很重要,如在四渡赤水穿插运动战中,运输排抬着笨重的机器,因要随时随地保证军团首长与军委和总部的通信联络,而且几乎每次行动都是急行军。
这一段杜平特别繁忙和担心.主要怕机器丢失人员掉队,保证不了军团首长不间断的指挥,
其次是部队体力过于疲劳,有时刚宿营又要出发,若出半点差错,就会影响军团作战意图的实现。
可喜的是几次渡赤水河都组织得很好,有专人指挥渡河,秩序不乱,没丢失一个零件,没一个人掉队,更没出什么差错。
我们就这样吸引着敌人,迷惑着敌人,调动着敌人,最后甩掉了敌人,争取了时间,胜利地渡过了金沙江。
杜平曾写过一首诗:"电波英雄怀红心,通宵达旦传军情:任凭天空多干扰,只字无差报长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