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马达加斯加的政局动荡,把狐猴的命运搅成了一锅粥。9月25日我刚离开,首都塔那那利佛就闹起了抗议,世代举着要工作的牌子上街。
10月14日总统被弹劾,过渡政府自顾不暇,非法伐木的斧头又在森林里响了起来。
![]()
可奇怪的是,奥尼拉希保护区边上的马罗阿马洛村,却稳得像块磐石,护林员照样巡山,村民低头种着菜,连树叶子都没多掉一片。答案说出来特简单:这儿的村民不用靠砍树活命了。
马达加斯加是全球五大最穷国之一,三分之二的人用不上电,柴火和木炭是唯一的燃料,一袋50公斤的木炭能换2到3美元,够一家人吃三天,砍树烧炭成了最不用技术的营生。
![]()
在图利亚拉集市碰上个14岁的娃,背着比自己还高的木炭筐,脸晒得黝黑。他挠着头说:砍树时看见狐猴往树上跳,心里发慌,可弟弟要吃药,没办法。
这哪是保动物还是保人的选择题?根本是咋让人不害动物的生存题。当肚子都填不饱,再好听的环保口号都不如一个馒头管用。
![]()
马罗阿马洛村的转机,是WWF十多年前带来的。跟那些一上来就划保护区、贴禁止砍树标语的项目不一样,他们没当指挥官,反倒开了三天村民大会,蹲在地上听大伙儿吐槽。
老人说种木薯只够饿不死,年轻人喊想赚钱没门路。合着症结在这儿,不是村民想毁林,是没别的活路。
![]()
解决方案接地气到不行:不禁止砍树,直接给条更好的路,种蔬菜。
从图利亚拉开车去马罗阿马洛村,15英里的土路能颠满三小时,山羊拦路、坑洼陷车是家常便饭,但一进村子,连片的翠绿菜畦直接撞进眼里,紫茄子亮得反光,卷心菜裹着晨露,跟周围的褐色荒原对比特刺眼。
以前进森林像偷东西,现在在田里腰杆都直!负责村农业的拉劳女士带我逛菜畦,指甲缝里还嵌着泥。WWF不光送来了茄子、洋葱等十几种蔬菜种子,还把农技员请到村里长住。
教村民搭棚防旱、堆肥增产,连销路都给对接好了,直接供到图利亚拉的酒店和超市。现在种蔬菜收益是烧炭收入的三倍多。
![]()
有钱赚了,村民比谁都上心护森林。当地自发组织了polisin'ala(森林护林员)队伍,全是本村人,每月巡山十次,每次能从WWF领2美元补贴。
巡逻队员雷纳玛说得实在:别人毁自家森林管不着,但不能动我们的,就像我不会抢别人的衣服穿。
![]()
我跟着他们黎明巡山时,护林员罗兰突然指了指无花果树顶:四只环尾狐猴用黑白尾巴缠在一起打盹,毛茸茸的一团特别显眼。
短短一小时,我们撞见了两群。要知道,全球逾百种狐猴几乎都在灭绝边缘,韦氏狨猴的数量比十年前少了六成,能在这儿看到这么活跃的种群,比任何监测数据都管用。
![]()
WWF项目负责人纳妮一句话点透关键:我们从不是管理者,只是搭梯子的人。多伦多大学有个研究员统计过,全球成功的生态保护案例里,社区自己说了算的占了七成以上。
马罗阿马洛村的村民现在会自己定护林公约,甚至投票决定把蔬菜收益的10%拿出来买巡护设备,这种从骨子里生出来的保护动力,外人给不了。
![]()
当然这模式也不是万能的。这儿有WWF几十年的持续投入,可不少捐助方就爱追短平快的项目;而且保护区刚好在含水层上,地下水足才能种蔬菜,换个干旱地区根本行不通。
更得防着按下葫芦浮起瓢,这儿烧炭的少了,会不会把砍树的压力转移到别的森林?这些都是要操心的事。
![]()
离开马达加斯加前,我又在圣特蕾莎圣所见到了那只韦氏狨猴。它蹲在树枝上,黑亮的眼睛盯着下方挑着菜筐去集市的村民,尾巴轻轻扫过树叶。
以前看BBC纪录片,总觉得狐猴该待在没人的荒野里,现在才明白,真实的保护从来不是把人和动物隔开。
![]()
拯救狐猴没有什么神药,不过是先让村民的饭碗稳了,他们才会伸手护住森林。就像当地传说里说的,狐猴是森林的信使,而守护它们的,从来都是那些把日子种进土地里的普通人。
这才是生态保护最实在的道理,先喂饱人的肚子,才能护住动物的家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