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河南的生活和故事,点关注、不迷路!
又回到春末的五月
凌晨的集市人不多
小孩在门前唱着歌
阳光它照暖了溪河
柳絮乘着大风吹
树影下的人想睡
沉默的人 从此刻
开始快乐起来
脱掉寒冬的傀儡
赵雷《少年锦时》
![]()
01
之前有次五一假期回了趟老家,归来那日正好村里集会,于是我又去集会晃荡了一圈。
当时春末夏初,村里翠绿一片,阳光和煦,岁月静美,听着赵雷的《少年锦时》,难免让人心中一阵柔软。
![]()
这些年城镇发展非常迅速,一两年不怎么经过的地方,再见时,新房子拔地而起,小别墅、小洋楼、风采各异农家小院,豪华又气派,与昔日面貌迥然不同,可以说与我记忆里的村庄差着十万八千里,总让我自我怀疑是不是走错了地方。
原来那条作为集会售卖点的柏油路,已经扩建,并且禁止摆摊,所以村里的集会挪到了另外一个较为僻静的街道里。
![]()
新集会路上有一棵非常高大的苦楝树,小时候上学从树下路过,总能看到它淡紫色的小花儿,在风中舞动,阳光下光影斑驳,灵动、忧伤。
常年赶集做生意的那些旧面貌依旧在,还有父母的旧识,有那么一瞬间,我很想和他们打个招呼。
02
![]()
一些潮流的小吃逐渐走入乡镇,集会上也售卖了五颜六色的勾兑饮料,或者各种烧烤小吃。
原来的一些老味小吃逐渐被时代摒弃,这也是大势所趋吧,曾经觉得很美味的东西,如今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的餐桌,成为日常吃食,曾经美味,再也没有了独霸一方的武器。
各种潮服也成为摊位的中流砥柱,但是谁穿呢?
当更多人从乡村走向城市,只有老与小留在乡镇,老的看不惯潮流,小的没有财务自由。这个时代,有一些东西脚步太快,走到乡镇里,显得如此格格不入。
![]()
记得年幼时,集会上卖的凉鞋,颜色鲜亮,现在看来是十分艳俗,软塑料,几块钱一双,一个夏季总会耗费一两双,上蹿下跳的孩子当然耗费的更多。
在炎炎夏日,微风吹动杨树叶子沙沙作响,太阳暴晒着卖凉鞋的摊位,微风中总有一股暖暖的塑料味扑面而来,当然谈不上好闻。
但是在后来的很多年,我在闻到类似的味道,总有一股暖流在心中流淌,那廉价的塑料味,引领我又回到我们的少年锦时。
03
![]()
冬季是寒冷的,守着烧饼炉子,一边烤火一边看着烧饼由白面粉变为焦黄色,芝麻在碳火的烘烤下,散发一阵又一阵的香味,迷人极了。
去卖牛肉的摊位,买两块钱牛肉,夹到刚从碳火上取下来的烧饼里,狠狠咬一口,五香垛子牛肉,五香的烧饼,还有焦香的芝麻,糖稀的甜味,混合在一起,五彩缤纷在舌尖绽放开来。
哪一个河南人可以抵挡“烧饼夹㸸肉”的诱惑?
现在我有钱了,却再也吃不到那么地道的乡村味道。
04
![]()
原来去集会上总要经过一个十字路口,十字路口是我们村儿买卖牲畜的生死场。
农村人养了牲畜,大都是拿来卖钱,而不是自己宰杀吃掉,所以养成个儿的牲畜,村里人都拉到那个地点售卖,鸡鸭鹅和羊之类的。
二十多年过去,有一帧影像在我记忆里一直无法抹去,那残忍的一幕,至今让我心生战栗。
上学路上我路过那个路口,看到一个买羊人,手里拿着明晃晃的刀,他在无意识耍着玩儿,也似乎在向牲畜宣示他的生杀大权。
就在他和其他人闲聊时,大概他百无聊赖,也可能是无意识的动作,他突然极其迅速地割掉了羊的半只耳朵!!就像随手切断一根荒草。
羊凄厉地叫喊、震颤地跳动,当时我吓得一激灵,一身冷汗冒出,这么多年我还能想起羊泪汪汪的眼睛,弱小无助而又可怜的小动物啊。
大概因为我属相是羊,又因它们温顺却弱小,我对羊有天然的同情,而且我还想起了我和我哥曾精心喂养的那个老母羊……
心生难过。
想想,生命之间,哪有什么平等?只有主宰和被主宰。
尾语:时代发展很快,渐渐地大型超市取代了集会,一些传统手艺慢慢丢失,不知道我们的后代还能不能体会我们逛集会的五味杂陈,也不知道我们还能留给我们的后代什么集会记忆?
你对乡村集会有什么恋恋不舍?
部分配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有温暖的乡村记忆,仅此一号,欢迎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