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必经的路,现在正面临一个难办的钱袋子问题。
3000亿的公路养护钱没着落,一边是全国各地的公路等着修、等着护,一边是几千万新能源车主,从来没为这事掏过一分钱。
一边是燃油车车主心里堵得慌,一边是每年3000亿的公路养护钱凑不齐。新能源车收养路费,到底是迟早的事,还是会有新的变数?
![]()
两难局面
我国的公路网早就铺得又广又密,不管是城里通勤的大道,还是乡下串村的小路,都是大家离不开的出行保障。
可维护这么大一张“公路网”,花钱如流水,想要让所有普通公路都保持能放心走的状态,每年得投一大笔钱,根据相关测算,资金需求高达6000亿元,但实际能到位的,连3000亿都不够。
![]()
这些养护的钱,主要靠燃油相关的税收和地方财政凑,可这两笔钱加起来,根本填不满缺口。
钱跟不上,公路的状况自然好不了,不少主干道的路面开始变差,裂缝、坑洼越来越多,真等坏到一定程度再修,花的钱只会更多。
![]()
更让人揪心的是安全问题,下雨天路上积水排不及时,冬天结冰没人铲,这些都是养护不到位留下的隐患,出门都得提心吊胆。
比路况变差更让人在意的,是公平这事,现在路上跑的车,大部分还是燃油车,这些车主每次加油,其实都在为公路养护买单。
而新能源汽车的数量早就不是少数了,其中大部分都是纯电车型,这些车不烧汽油,自然不用缴相关的税费,相当于白用全国的公路资源。
![]()
更关键的是,新能源车因为带了大块电池,车身比同类型的燃油车沉不少,对路面的磨损其实更大。
用得勤、耗得多,却不用掏钱养护,这让不少燃油车主觉得不公平,随着新能源车越来越多,这种讨论也越来越热闹。
![]()
以前的办法,跟不上现在的变化
现在的缴费争议,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而是十几年前的政策,遇上了汽车行业的大变革。
2009年之前,养路费是按月收的,还得看车子重量,不管你一年开不开车、开多开少,都得缴固定的钱。
![]()
这种收法明显不合理,平时就上下班开几步的人,和跑长途货运的车主要缴一样的钱,当时不少人都觉得吃亏。
为了改这个毛病,2009年就搞了燃油税改革,取消了固定养路费,把这部分钱算进燃油税里。
这样一来,开得多、加油多,缴的钱就多,开得少就少缴,当时看确实公平多了,也没人有啥意见。
![]()
可谁也没料到,改革那会还没几台的新能源汽车,十几年后会火成这样。
现在新能源车的数量已经非常可观,在所有车里占了不小的比例,当初的政策根本没考虑到这种情况,养路费的征收范围,没跟上产业发展的脚步。
原本挺公平的收费方式,因为新能源车的崛起,出现了漏洞,再加上燃油车慢慢少了,相关的税收增长也慢了,养护资金的缺口,自然越来越大。
![]()
收钱的办法,个个有难题
面对这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相关部门也在琢磨怎么给新能源车收养路费,可琢磨来琢磨去,每个办法都有绕不开的坎。
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在充电的时候加收附加费,跟燃油车加油缴税一个道理,充电就顺带缴养路费。
![]()
这个办法在公共充电桩上还好办,直接在充电费里加一笔就行,技术上没啥问题。
可家用充电桩就难办了,大多数人家的充电桩都和家里用电共用一条线,没有单独的电表,根本分不清哪些电是用来充电,哪些是用来做饭、开空调的。
要是只收公共充电桩的钱,又会出现新的不公平,用家充的不用缴,用公桩的得多花钱,这显然说不过去。
![]()
还有个被经常提起的办法,就是按开车的里程收费,有些地方已经在问大家的意见了,核心是用定位技术算你跑了多少路。
这个办法的好处很明显,跑得多就缴得多,还能根据车子大小、轻重调整费用,损耗大的多缴,确实公平。
但落地起来难度不小,首先得给全国几千万新能源车装相关设备,还得搭一套专门的统计和收费系统,前期得花不少钱。
![]()
更让车主担心的是隐私问题,定位会记下车子跑过的所有路线,这些私人信息怎么存、谁能用、会不会被乱⽤,都是得解决的关键问题。
除此之外,还有两种说法,可可行性都不高。一种是买车的时候一次性收,根据车子大概能用多少年算钱。
可每个人开车频率差太多,有人一年开几万公里,有人就开几千公里,一次性缴一样的钱,明显不公平,没人会愿意。
![]()
另一种是参考ETC的模式,在路上装监控设备算里程,可这得大规模改造道路,花钱多不说,还可能遇到信号不好、统计不准的问题。
讨论得越深入,燃气车的问题也被提了出来,燃气车也不烧汽油,不用缴相关税费,相当于也没承担养路费,却和其他车一样用公路。
这就让人觉得,政策得一碗水端平,不能只盯着新能源车,所有没缴养路费的车型都该算上,不然还是不公平。
![]()
左右为难:要公平,也得顾发展
新能源车养路费的事,之所以迟迟定不下来,核心是得在公平和产业发展之间找平衡,不能顾此失彼。
新能源车不用缴养路费,从一开始就不是政策漏洞,而是国家为了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给的优惠政策。
![]()
除了养路费,新能源车还能免购置税,当初就是为了让大家买得起、愿意试,推动这个新兴产业发展,现在看来,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了。
所以从2026年开始,符合要求的新能源车也要收取购置税,那再进一步,现在新能源车越来越受欢迎,技术也成熟了,价格和燃油车差不多,已经有能力承担养路费了。
但政策不能说变就变,要是突然开始收费,可能会让想买房车的人犹豫,给新能源汽车产业泼冷水,毕竟这么多年的扶持成果,不能轻易浪费。
![]()
可另一方面,地方财政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地方政府每年得拿不少钱出来补贴公路养护,现在不少地方都在压缩开支,这笔补贴能不能一直维持,还是个未知数。
再加上农村公路养护有了新规定,明确了地方得担起主要责任,得有稳定的钱来养护,这就让筹措资金的事更紧迫了,新能源车养路费的问题,也不得不提上日程。
政策制定者得在两者之间找个平衡点:既得让燃油车主觉得公平,补上养护资金的缺口;又得让新能源汽车产业稳步发展,不能一下子受太大冲击。
![]()
收钱是迟早的,步子得稳
综合来看,新能源车迟早得缴养路费,这是大趋势,只是什么时候收、怎么收的问题,不可能一直拖下去。
3000亿的资金缺口就摆在那,而且公路只会越修越多、越用越旧,养护要花的钱只会更多,资金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
与此同时,新能源车的数量还在一个劲往上涨,以后占比会更高,如果一直不收费,燃油车主的负担会越来越重,公路养护也撑不下去。
但这绝不意味着政策会“急转弯”,稳步推进才是最可能的选择,新能源汽车产业虽然成熟了,但还需要稳定的发展环境。
政策调整得考虑大家的接受度,也得给市场适应的时间,不能一下子搞到位,不然容易出问题。从现在的情况看,相关方案还在讨论和征求意见,说明制定者也在谨慎考虑。
![]()
未来的政策,大概率会先易后难,比如先从出租车、网约车、货运车这些营运车辆开始收。
这些车是靠跑公路赚钱的,用得勤、耗得多,让它们先缴养路费,阻力会小一些,也能积累经验,为以后推广铺路。
收费标准也会好好调研,不能太高让车主扛不住,也不能太低补不上缺口,大概会参考燃油车的负担水平,让大家能接受。
![]()
像公交车、救护车这种服务大家的车辆,大概率会免缴,这也能体现政策的人情味。
最终的目标,就是形成“谁用路谁花钱,谁耗得多谁多缴”的规矩,既让公路能一直保持好状态,又能让所有车主觉得公平,还不耽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
说到底,这事儿就是要在发展和公平之间找个平衡点,既不让公路没人管,也不让车主觉得委屈,慢慢调整总能找到合适的办法。
而对咱们普通车主来说,不管政策怎么变,合理分担养护成本,才能一直有通畅安全的路可走,这一点是不会变的。
![]()
#冬日生活打卡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