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如果你关注科技新闻,可能会注意到一个现象:从特斯拉发布新一代人形机器人,到中国风电装机量再创新高,再到各品牌旗舰手机争相发布……
这些看似不相关的领域,背后都离不开一种共同的战略资源——稀土。
稀土不是“土”,而是17种特殊金属元素的统称。它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用量虽小,却不可或缺。
没有它,新能源汽车的永磁电机效率会大幅下降,风电涡轮的发电能力会打折,手机的震动马达和摄像头对焦功能会失灵,尖端导弹的制导系统更是无从谈起。
![]()
在这个战略资源领域,中国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2024年,全球稀土产量约39.4万吨,其中中国产量达27万吨,占比高达69%。而在中国内部,资源呈现“北轻南重”的格局,其中战略价值更高的中重稀土,几乎被一家公司掌控,那就是中国稀土。
这家公司究竟凭什么能卡住全球高端制造的命脉?它的底气从何而来?
手握“王牌”,国家意志铸就的资源壁垒。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稀土行业曾陷入“小、散、乱”的困境,宝贵的战略资源被以“白菜价”出口。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国家从2006年开始实施稀土开采总量控制。
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2021年。在国家的战略部署下,中国稀土集团正式成立,将原本分散的资源和产能集中起来,形成了统一对外的“国家队”。
作为集团旗下的核心上市平台,中国稀土(原五矿稀土)在2023年收购了江华稀土矿。这个矿是国内离子型中重稀土开采指标最大的项目,年产能高达302万吨。
![]()
至此,中国稀土构建了无可撼动的资源壁垒。2024年,它获得了全国100%的中重稀土开采配额,总量达到1.915万吨。这意味着,在中国,任何企业想要使用中重稀土,都绕不开中国稀土这家公司。
对于公司的战略地位和未来,中国稀土集团的领导曾信心十足地表示:“我们肩负着保障国家战略资源安全、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使命。通过资源整合与技术攻关,我们不仅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更要在全球稀土产业链中掌握定价权与话语权。我们对实现这一目标充满信心。”
财报里的“周期穿越”,从亏损到盈利194%的增长。
手握王牌资源,最终要体现在实实在在的业绩上。在经历了2024年行业低谷的“阵痛”后,中国稀土在2025年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
2025年前三季度关键财务数据:营收24.92亿元,同比增长27.73%。净利润1.92亿元,同比暴增194.67%,实现了强劲的扭亏为盈。
中国稀土的核心业务非常清晰,主要集中在稀土原料与稀土功能材料两大块:
1. 稀土氧化物:这是公司的基础和核心,包括氧化镧、氧化铈、氧化钕,以及价值更高的中重稀土氧化物,如:氧化铽、氧化镝等。2024年,其稀土氧化物产量达7785.27吨,同比增长107.27%。
2. 稀土金属及合金、稀土永磁材料等:这些是向下游延伸的深加工产品,附加值更高。
公司业绩的强势反弹,主要得益于稀土价格的回升和其主动的产品结构优化。
![]()
以核心产品氧化铽为例,其均价从2025年初的585.11万元/吨,涨至9月底的720.39万元/吨,涨幅达23%。公司敏锐地抓住市场机会,主动提升像氧化铽这类高毛利的中重稀土产品销售占比,同时扩大稀土金属、永磁材料等深加工产品的规模,把更多的利润留在了自己体内。
从“挖土卖土”到“点土成金”。
如果只有资源,中国稀土最多算个“富家翁”。它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把资源优势通过顶尖技术,转化为了产品和利润的绝对优势。
稀土之所以“稀”,不在于存量少,而在于分离提取极难。17种元素化学性质极其相似,像“孪生兄弟”一样难分难解,而且提取过程还面临严峻的环保挑战。
![]()
中国稀土在研发上毫不吝啬。2020年至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计投入研发费用1.93亿元,研发费用率从0.8%提升至1.96%。这对于一个资源型公司来说,投入决心非常大。
重金投入换来了技术上的遥遥领先。公司采用的离子型稀土无氨氮萃取技术,生产出的部分单一稀土氧化物纯度可达99.999%(5N)以上。相比之下,美国、澳大利亚的竞争对手产品纯度通常只有99.9%(3N)。别小看这小数点后几位的差距,在高端制造领域,这直接决定了产品性能的天壤之别。
公司的资源利用率达到98.5%以上,同时环保成本降低了15%。目前,其稀土冶炼分离总产能稳定在12400吨/年,年处理矿浆能力达100万吨。
这意味着,中国稀土已经彻底摆脱了“挖土卖土”的初级阶段,通过技术“点土成金”,成为了全球稀土行业技术标准和产品品质的定义者之一。
言西认为拥有全国中重稀土的开采配额,这种资源壁垒是任何竞争对手都无法跨越的。高纯度提取技术带来了产品溢价,并将环保成本转化为竞争优势。新能源车、风电、特别是未来人形机器人的放量,将对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产生持续而巨大的需求,行业景气周期有望延长。
稀土行业终究是周期性行业。当前的价格上涨能持续多久,是最大的不确定性。公司需要具备更强的跨周期经营能力。
中重稀土更为稀缺珍贵,如何平衡短期开采与长期资源储备,是一个战略级难题。
全球科技界一直在努力研发减少或不使用稀土的技术(如:非稀土永磁电机),虽然短期内难以颠覆,但需保持警惕。
即便技术已大幅进步,稀土冶炼分离仍是高耗能、有环保风险的产业,这方面的社会和政策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中国稀土的崛起之路,可以概括为:靠“老天爷赏饭”起步,凭“自我奋斗”的技术登顶,最终在“时代风口”的需求爆发中实现价值。
![]()
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矿产公司,而是一个集资源掌控、技术壁垒、国家战略于一身的科技型资源企业。在全球竞相争夺关键矿产资源的今天,中国稀土的存在,确保了中国制造业,特别是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中,能够拥有一个稳定、可靠且高质量的“维生素”供给源。
将核心资源掌握在自己手中,并通过技术创新不断加深护城河,是在全球产业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的根本。
注:(声明:文章内容和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End -
希望和你一起共鸣!
zbyzby_233 (请说明身份来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