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日报)
转自:河北日报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一个工业项目从落地到开工仅用四十六天
□本报记者 宋柏松
11月15日,在位于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秦皇岛湛泸泽瀚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及装具智能制造基地项目现场,工人正在加紧进行钢结构厂房建设。12000平方米厂房的钢结构已经完成了50%,预计12月中旬完工。
“从项目落地到开工只用了46天,真正让我见识到了‘开发区速度’。”公司总经理史建伟说。
项目总投资3.5亿元,建成后预计年产轮毂模具700套、数控刀具15万支、自动化产线零部件10万套。这样一个工业产业项目,是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开工的?
“在项目审批过程中,我们深入推进‘一核、双办、三前’服务模式,再创开发区项目建设新纪录。”湛泸泽瀚项目临时党支部组织委员、秦皇岛经开区党群服务中心主任李英杰说,“一核”即建强项目临时党支部,“双办”即域内领办和域外跑办,“三前”即政策前导、设计前置、审批前查。
项目落地后,便紧扣建强项目临时党支部核心,成立了包括项目方、相关部门、船厂路街道及相关村11名党员组成的临时党支部。“临时党支部先后9次召开调度会议,定期通报审批进度、破解堵点难题,有效发挥了党组织统一思想、协调各方的积极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李英杰说。
“域内领办+域外跑办”双办机制全程帮办,让企业实现“零跑腿、快审批”。
域内事项“专人领办”。按照“必串则串、能并尽并”原则,全程压减事项,大幅减少所需资料。临时党支部第一次调度会上,向项目方提供了串并联领办事项清单,帮助企业明确流程,实现极简申报。
“我们同步完成施工许可手续和质监、安监备案手续,节省20个工作日,真正实现‘拿证即开工’。”秦皇岛经开区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项目服务中心副主任石静说。
域外事项“专人跑办”。针对项目需要委托第三方的6项工作,临时党支部主动协调有关中介机构。“原本需要20天的域外审批各项工作,仅用12天便顺利完成。”李英杰说。
项目临时党支部以“三前”举措,将服务端口前移,把问题解决在审批之前。
政策前导“精准滴灌”。项目落地当天,相关部门为项目方开展政策辅导,让企业在项目初期就清晰掌握“怎么办、找谁办、何时办”,从源头避免了因政策不懂而返工的问题。
设计前置“双线并行”。大胆打破“先拿地、再设计”的传统模式,充分利用项目招拍挂供地的时间,推动“规划设计+施工图设计”同步开展,至少节省30天时间,实现“拿地即有设计方案”。
审批前查“全面体检”。在项目正式提交审批申请前,临时党支部组建预审小组,对照审批标准逐一核查材料完整性与合规性,提前化解问题8个,确保项目提交申请后“一次申报、一次通过”。
“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中,创新‘告知承诺制+’模式,以土地合同替代不动产权证,仅用2天便完成许可办理,较常规流程节省7天。”经开区城建委空间规划管理科科长赵宏利说。
“在施工许可证办理中,创新采用质监、安监等事项统一告知承诺书模式,提前完成水电气热网联合报装,并且以用地规划许可证代替土地不动产证,实现了当日上传系统当日发证。”秦皇岛经开区行政审批局产业投资科工作人员王征说。
项目刚刚开工,史建伟又吃下了“定心丸”,开发区承诺做到项目“竣工即投产”,又可以让项目投产提前2个多月的时间。
秦皇岛经开区聚焦工业项目验收环节多、投产周期长等痛点问题,通过优化流程、服务前置等举措,打造了“竣工即投产”新模式。
“项目原计划2027年年初投产,而现在投产时间预计可以提前到明年7月。”史建伟说,因为感受到了秦皇岛经开区的优质服务,他又引荐江苏和浙江两家企业来开发区,三方共同投资一个集光伏、充电桩、储能设备生产及氢能研发于一体的能源公司。目前,项目已经完成准入初审,即将落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