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年,多少的风风雨雨,琉球,依然在为自己发声。
![]()
冲绳现在是日本的一个县,但很多人不知道,它原本不是日本的一部分,而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叫琉球,这个王国存在了几百年,曾经和中国的关系非常密切。
直到146年前,也就是1879年,日本正式吞并琉球,从此琉球王国彻底消失,今天,冲绳的久米村里还住着一群人,他们的祖先是从中国福建迁过去的,他们现在基本不会说汉语了,但每年还坚持祭拜中国祖先,他们说自己是中国人的后代,不敢忘记这一点。
琉球这个地方历史上一直是东西方海上交流的要地,它的位置夹在东海和菲律宾海之间,既靠近中国福建,又靠近日本九州,在古代航海技术不发达的年代,琉球在地理上就是一个天然的中转站。
![]()
早在明朝初年,琉球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分成北山、中山、南山三个小国,互相之间打来打去,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派人带着诏书去琉球,中山国的国王察度见到诏书后,马上表示愿意归顺,这是琉球第一次正式成为中国的藩属国。
察度之所以愿意归顺明朝,不是因为害怕,而是看中了明朝强大的国力,当时的琉球穷小,资源有限,靠自己发展根本没有出路,而成为大国的藩属,意味着可以获得保护和经济支持。
明朝对待琉球也确实很大方,每年赏赐的物资远远超过琉球进贡的物品,这种朝贡关系其实是很不对等的,中国是出钱出力的一方,更重要的是,明朝还派出三十六户技术和文化背景都很高的福建人移居琉球,这就是后来久米村的由来。
![]()
这些福建人不是普通百姓,他们会造船、懂算术、能写文章、通中原礼仪,他们到了琉球后,成了王国的文化骨干,教琉球人说汉语、读四书五经、写文书、搞外交。
他们住在那霸港附近的久米村,逐渐成为琉球社会中最有文化的一群人,琉球王室每次派使节去中国朝贡,都是从久米村选人,因为只有他们能写得一手好汉文、懂得怎么跟中国皇帝打交道,久米村也因此成了琉球的“国子监”,是最高的文化学府。
从明朝到清朝,琉球和中国的关系一直很稳定,琉球王每隔几年就派人到北京朝贡,中国皇帝也会封他们为“琉球国王”,还赐给他们印章、衣服、礼器等物品。
![]()
琉球的首都首里城,甚至是按照北京紫禁城的样式建的,琉球人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和中国人一模一样,可以说,在琉球亡国之前,它的文化、语言、礼仪,全都深受中国影响。
不过,琉球的这种安稳日子在17世纪初被打破,1609年,日本九州的萨摩藩突然出兵,入侵琉球,琉球没有多少军队,几天就被攻陷,国王被押到日本受辱。
从这一年开始,琉球就陷入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他们名义上是中国的藩属国,实际上却要听日本萨摩藩的命令,琉球王国要同时对中国和日本进贡,成了夹在大国之间的“夹心饼干”。
![]()
虽然中国朝廷知道这事,但并没有采取什么行动,明朝灭亡后,清朝刚刚建立,内政不稳,对外事务顾不过来,琉球国王也不敢张扬,只能在中日之间小心翼翼维持着平衡,这种状态持续了两百多年,直到日本进入明治维新时期,局势彻底改变了。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大力推行中央集权,开始吞并周边地区,1872年,日本宣布废除琉球国,设立“琉球藩”,其实就是把琉球变成日本的一个地方政府。
琉球国王尚泰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震惊,立刻派人到中国求援,久米村的林世功就是其中之一,他在北京总理衙门前苦等多年,希望清政府能出兵或者出面调停。
![]()
但当时清政府内外交困,根本没有能力处理琉球问题,林世功最后在总理衙门门口自尽,用自己的死来抗议清政府的无所作为,这一事件在当时引发了不小的震动,但最终也没能改变琉球的命运,1879年,日本正式派军队占领琉球,把尚泰国王软禁在东京,琉球王国彻底灭亡。
日本吞并琉球后,开始全面推行日本化政策,久米村的这些福建后裔首先成了“异类”,他们坚持说汉语、穿唐装、祭祖拜中国神明,日本当局认为他们太顽固,干脆下令他们的孩子不许再进日本学校,除非放弃中国姓氏、改说日语。
![]()
很多家庭宁愿让孩子在家学,也不愿意改名换姓,但这种坚持在强大的同化政策下,越来越困难,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败给日本,签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
从此以后,中国再也没有干预琉球事务的能力,久米村的人成了被遗忘的一群,他们的文化传承靠口耳相传,靠家族内部的坚持。时间一长,很多人不会说汉语了,很多字也写不出来了,但他们依然坚持给祖先上香、磕头,他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是中国人的后代。”
二战结束后,美国占领了冲绳,美军在这里设立了大量军事基地,冲绳成了美军在亚洲的重要前线,美军长期驻扎在冲绳,生活上不受日本法律限制,冲绳民众的生活质量急剧下降。
![]()
期间,美国曾在开罗会议上提到琉球应归还中国,但最终没有落实,1971年,美国把琉球的施政权交还给日本,琉球正式变成了“冲绳县”。
这个过程里,久米村的人几乎没有任何发言权,他们被夹在美军和日本政府之间,文化认同也越来越模糊。但在冲绳的久米村,每年仍然有老人组织宗亲会,专门到福建寻根,他们站在祖先的祠堂前,磕头、烧香、流泪。他们说自己是中国人,这一点从来没有变过。
2013年,久米村的一位后代蔡璋写了一本书,名字叫《我们流着中国人的血》,书里记录了久米村人几代人是如何在琉球亡国后坚持传承祖先文化的,他们的故事并不轰轰烈烈,却很真实,他们没有语言优势,也没有政治地位,但他们知道自己是谁,不愿放弃这份文化认同。
![]()
今天的冲绳已经完全被纳入日本社会体系,年轻一代的久米村人多数不会汉语,也很少有人了解琉球王国的历史,但久米村的老人们还在坚持教孩子写中国字,还在过春节和中元节,他们知道,语言可以忘,姓氏可以改,但祖先的东西不能丢。
琉球亡国已经146年了,这段历史在很多人眼中早已尘封,但在冲绳久米村的小巷深处,祭祖的香火还在燃烧,那些移民过去的福建人后代,还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后人,他们是中国人。
![]()
这段历史没有戏剧化的高潮,更多的是无数普通人一代代的坚持和传承,他们没有国家的保护,也没有媒体的关注,但他们知道,文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靠一代人一代人守下来的。
琉球亡了,王国没了,但久米村的人还在,他们的血里还留着那个古老国度的记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