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3年,日本限制对华光刻机出货,想卡中国芯片脖子。
结果这一手没卡住别人,倒把自己绊了一跤,日本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应声暴跌23%。
为何围堵反而加速了对手成长?日本这步棋输在哪?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一纸禁令绊倒自己
日本这手牌,打得有点让人看不懂,本来想配合美国围堵中国,结果却把自己逼进了墙角。
时间拉回到2023年3月31日,日本经济产业省突然放话。
说要修改出口贸易管理令,把23类半导体制造设备列入管制名单。
![]()
这里面最扎眼的,就是光刻机,这可是芯片生产的核心家伙事儿。
消息一出,中国企业慌了神,赶紧在政策生效前疯狂下单,生怕错过了末班车。
那年上半年,日本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额,一下子蹿到了63.99亿美元。
差不多占了日本总出口的半壁江山。
![]()
可好景不长,审批流程一拉长,订单就像被掐住了脖子,瞬间断了流。
日本企业最先尝到了苦头,特别是尼康和佳能这两家做光刻机的。
对华销售占比原本就有三到四成。
订单拖延,客户等不及,转头就去找欧洲的ASML,或者干脆自己搞替代。
![]()
尼康的财报最能说明问题,2023财年光刻机收入直接降了20%。
仓库里堆满了卖不掉的机器,那场面,想想都心疼。
佳能的日子也不好过,全球市场份额从10.2%慢慢往下滑,只能靠着别的业务勉强撑着。
更麻烦的是,中国反手就卡住了稀土出口,日本那本就脆弱的电子供应链,一下就乱了套。
![]()
日本半导体制造装置协会(SEAJ)在7月份突然宣布。
说2023财年销售额预计要降到3.0201万亿日元,比上年少了整整23%!
这个数字,比他们年初信心满满预测的5%下滑,简直是天壤之别。
整个行业的前景,一下子黯淡下来。
![]()
压力变成催化剂
就在日本企业哀鸿遍野的时候,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却像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按下了加速键。
这背后,其实是一种被逼出来的内生动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置之死地而后生”。
外部压力越大,内部的危机感就越强,研发投入就越疯狂,技术突破就越快。
![]()
看看数据就明白了,2023年,中国芯片设备采购额达到了惊人的366亿美元。
在全球市场都在萎缩的时候,逆势暴涨了29%!
中微半导体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们2023年的研发投入,直接暴涨了94%,达到了24.52亿元。
这笔钱砸下去,效果立竿见影,他们成功推出了90纳米的深紫外光刻机,并且开始量产。
![]()
上海微电子也没闲着,他们的600系列光刻机,也实现了90纳米的工艺,国产化率超过了85%。
更让人振奋的是,他们已经瞄准了28纳米的浸没式光刻机,计划在2025年完成技术验证。
这就意味着,曾经遥不可及的技术鸿沟,正在被一点点填平。
![]()
这种加速替代的趋势,让日本对华光刻机的出口。
在2023年下半年同比暴跌了26.7%,企业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挤压。
尼康的老板在财报会上,无奈地承认,丢掉中国市场是重创。
得赶紧调整供应链,分散风险,不然真没办法翻身了。
![]()
佳能也开始把工厂往东南亚搬,但那点销量,根本填补不上中国这个巨大市场留下的窟窿。
整个日本半导体产业,都陷入了一种进退两难的绝境。
眼睁睁看着中国市场,正在被本土企业一点点蚕食。
![]()
两种增长模式高下立判
当然,故事并没有这么简单,进入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因为AI的火热,确实迎来了一波复苏。
日本半导体设备的销售额,也开始回升,看起来似乎有了点起色。
![]()
但我们必须看清楚,这种回暖是脆弱的。
是建立在“全球AI需求”这个外部因素上的,而不是日本自身竞争力恢复了。
SEAJ的数据显示,2024年1-3月,日本对华出口虽然同比增长了82%。
但这更多是因为去年同期的基数太低。
更重要的是,中国对日本设备的依赖度,正在结构性下降。
![]()
中国自己的半导体产业,正在“十四五”规划的强力驱动下,构建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
国家大基金和科创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本,微电子学院的毕业生超过了11万。
为产业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
中国在开源硬件和软件上的投入,也在迅速减少对外部技术的依赖。
![]()
日本媒体也看明白了这一点,《日本经济新闻》就直言。
这场围堵中国的游戏,日本先亏大了,加速了中国本土化进程。
日本在功率半导体上曾经引以为傲的优势,也在中国企业的低价策略面前,显得不堪一击。
罗姆和东芝这些巨头,虽然还在合作增产,但已经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因为中国企业的追赶速度实在太快了。
![]()
大势已定,战略定力终将笑到最后
如今,站在2025年的时间节点回望,这场风波的结局。
其实已经没什么悬念了,正如日媒所说的“尘埃落定”。
日本配合美国围堵中国,本想保住技术优势,结果却丢掉了最大的市场。
还亲手扶起了一个最强大的竞争对手。
![]()
尼康那位高管,不得不承认中国市场是“命根子”的无奈表情,至今还让人印象深刻。
没有了这块“命根子”,想翻身真的比登天还难,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日本企业被迫建新厂、分散风险,但这巨大的花销,在失去中国市场后,显得格外沉重。
![]()
而中国呢,正在踩着日本的步子,一点一点地往上走。
市场份额持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缩小差距。
这背后,其实是两种发展哲学的根本对决。
![]()
一种是日本的“机会主义”,看别人脸色行事,跟在美国后面,希望通过压制别人来维持自己的优势。
另一种是中国的“长期主义”,不管外界风吹雨打,始终坚持自主创新,深耕内功,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
事实证明,在全球化时代,逆流而动的“围堵”战术,终究是徒劳的,甚至还会反噬自身。
而顺应大势、坚持开放合作、专注提升自我的“战略定力”,才能行稳致远,最终赢得未来。
这场光刻机限制风波,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不同的选择,也预示了不同的结局。
![]()
结语
一场失败的围堵,暴露了战略短视的代价,也印证了市场规律不可违。
未来属于那些尊重规律、坚持内功的玩家,而非逆流而动的赌徒。
面对不确定性,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专注做好自己的事。
![]()
![]()
#2025百度军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