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莞疾控】
去年寒冬,长沙的翟女士像往常一样打开电热毯入睡。然而第二天醒来,她惊恐地发现接触电热毯的皮肤布满红疹,部分表皮已溃烂。送医后,她被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合并Ⅰ度烫伤”,历经两个月治疗才逐渐康复。
![]()
什么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我们身体的每个器官和组织都遍布着神经,这些神经根据其分布的位置,可以分为两类: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周围神经主要分布在身体远端,包括我们的手臂、手、下肢、脚上的神经,这些神经受损后,就叫周围神经病变。
![]()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表现,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温度觉异常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最早出现的信号之一。如果及时控制血糖、改善循环,温度觉功能异常有可能恢复。一旦忽视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等到神经细胞完全坏死,损伤就会变成永久性的。
5大温度觉异常信号,糖友需警惕
![]()
1
手脚发冷:夏季手脚冰凉需穿厚袜,且保暖后无缓解。这不是“气血不足”,而是神经感知功能迟钝的表现。
2
冷热感知迟钝:热水袋“不觉烫”、冰饮“无冰感”。这其实是温度觉阈值升高,温差达到5℃以上才能感知,极易导致烫伤或冻伤。
3
偶尔“感觉错乱”:晚上四肢突然出现灼热感、刺痛感,这是受损神经纤维异常放电的信号。
4
手脚麻木如隔纱:摸东西像戴厚手套,走路像踩棉花,这其实也是一种神经信号传递受阻的表现,感觉不到硌痛,很容易导致皮肤破损感染。
5
伤口不痛难愈合:手上划了口子却没感觉,伤口化脓也不觉得疼痛。神经损伤使疼痛信号无法传递,加上高血糖影响血液循环,小伤口可能发展成糖尿病足。
居家自查:冷热水杯测试法
糖尿病患者在家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自查哦:
【操作步骤】
✅ 准备两个玻璃杯,分别注入40℃温水和10℃冷水;
✅ 闭眼后,由家人用杯壁依次接触手背、指尖、脚背、趾尖,每次3~5秒;
✅ 准确说出“冷”或“热”。
【结果判断】
✅ 能准确分辨:神经功能正常;
✅ 延迟分辨或判断错误:神经功能减退;
✅ 完全无法分辨:神经功能丧失。
注意:居家自查只能作为初步判断,不能替代专业检查。如果发现异常,请及时就医。
预防三核心:控糖、促循环、重防护
预防永远比治疗更有效!做好以下三件事,是预防温度觉异常的关键:
1
血糖精准管理:
- 饮食控制:增加膳食纤维,减少碳水化合物,少食多餐;
-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包括快走、慢跑、骑车、跳舞、太极拳和八段锦等;
- 规范用药:遵医嘱服药,减少血糖波动。
2
改善循环系统:
- 避免久坐,每天做“踝泵运动”,通过脚踝的 “伸、踩、绕” 动作,让小腿肌肉像 “水泵” 一样收缩舒张;
- 控制血压、血脂,糖尿病患者血压应小于130/80mmH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小于2.6mmol/L;
- 适当补充维生素B1、B12和α-硫辛酸。
3
加强四肢防护:
- 夏天穿宽松透气的鞋子,避免直吹空调;
- 冬天避免直接接触热水袋,不要整夜使用电热毯;
- 睡前检查四肢皮肤,注意清洁脚趾缝,预防感染。
2025年11月14日联合国糖尿病日将至,今年的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Diabetes and well-being)”,口号是:“了解更多,行动更多,关注职场糖尿病”。
控糖不仅是医学任务,更是生活方式的修行。唯有科学管理、细致防护,才能守住感知温度的能力,拥抱四季安康的平凡幸福。
来源:彭英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科)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