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子妈妈最近有点烦,她发现女儿每晚都得抱着那条褪了色的蓝毛巾才睡得着,要是半夜毛巾掉到床底下,孩子立马就哭起来,上周她实在熬不住了,偷偷把毛巾塞进衣柜里,结果圆子翻来翻去折腾到凌晨两点,眼睛都红了,她翻着手机里拍的照片,毛巾边角磨得发白,还沾着几粒小虫子。
![]()
这事儿挺常见的,我表姐家那男孩五岁了,书包里总塞着个破旧的泰迪熊,邻居小姑娘每天出门前都要摸一摸口袋里的小贝壳挂坠,上周聚会大家一聊,才发现满屋子家长,全被自家的恋物娃搞得头疼。
![]()
心理学朋友听了笑说,这算什么大事,他咨询室每周都碰到这样的事,就像婴儿啃手指,这些东西其实是孩子心里的依靠,现在父母忙于干活,下班还得做饭、陪写作业,真正能安安静静陪孩子的时间,一天可能不到两小时,他翻出数据说,三成家长每周认真陪孩子不到半小时,孩子不抓着毛巾当安慰,还能怎么办。
![]()
有意思的是,这些“宝贝”还真帮孩子渡过了成长的坎儿,表姐家孩子换牙时特别爱咬泰迪熊的耳朵,毛都打成结了也不撒口,儿科医生说,乳牙顶出来会扎得牙龈发痒,啃点硬东西能好受点,五岁以上还离不开毛巾被子的,其实心里头正打架呢,想自己一个人又怕没人陪着,那东西就像学走路时的推车,等孩子自己站稳了,自然就不拿了。
![]()
最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些习惯里头其实藏着点意思,比如游泳冠军傅园慧小时候总带着根红绳,她说比赛前摸一摸,心里就觉得妈妈在身边,运动心理学家发现,奥运选手里有差不多十分之一的人也有类似的做法,那些小东西成了他们稳住心神的靠山,难怪育儿的人总说,别硬掰,顺着来反而更好。
![]()
圆子妈妈先别急,上周她试了个新法子,每晚睡觉前把毛巾放在圆子枕头边,陪她读十五分钟绘本,孩子慢慢就抱着毛巾听故事,睡得比以前快了,朋友说,孩子要的不是把东西收走,而是被人真真切切地看见,那些磨得发薄的毛巾,掉了一只眼睛的玩偶,其实都是孩子伸出来的小手,想抱一抱,想确认一下,想知道自己很重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