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已经打了三年多,西方国家不仅忙着加码制裁,另外嘴上还念叨“中俄结盟威胁全球秩序”。可等到战线拉长,各国才发现,中俄不仅没结盟,反而在“不结盟”的框架下合作得更顺畅。
2025年11月,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一锤定音,公开说中俄关系是“先进的不结盟合作”。这番表态让不少人恍然大悟,真正聪明的做法是给彼此留出空间。
那么,中俄为什么坚持不结盟?这套模式又是怎么让西方看走眼的?
![]()
历史带来的教训:结过盟,吃过亏,才知道什么最靠谱
说起中俄“不结盟”的渊源,还得翻回到几十年前,那时1950年代,苏联和中国也曾是“盟友”,签过《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表面看起来感情好得不行。但好景没维持多久,到了60年代,双方因为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分歧,直接在珍宝岛干了一仗。
当年中国媒体公开反驳苏共,指出这种军事同盟要求中国放弃外交自主,听命于莫斯科。从那时起,“结盟”的标签在中国就变得沉重起来,不再是安全保障,反而成了主权的负担。
![]()
后来到了2001年,中俄签了《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条款里明确写着“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这是写进法律的承诺,从那时起两国的合作路线就定了调:不绑死但并肩走。
尤其俄乌战争爆发后,西方不断试图把中俄拉成一个“轴心联盟”,但中俄反而合作得更谨慎、更有节奏。
从2022年到2025年,双方在联合声明里反复重申“不结盟”立场,这是有意拉开距离、避免被卷入彼此的冲突。
这也无疑证明了,真正的合作是彼此信任基础上的灵活协作。结盟容易失控,不结盟反倒更有余地。
![]()
现实告诉大家:不结盟反而能做到“超同盟”效果
看起来“不结盟”像是关系不够铁,其实反过来想,正因为不结盟才让各自都更放心。2023年,中俄贸易额已经突破2400亿美元,2025年俄罗斯对中国的能源出口又涨了20%。这数字背后说明,经济合作照样能走深走实,并不需要军事抱团。
而且中国没有向俄提供致命性武器,也没有被西方指责“直接参战”,这条线踩得精准,既能帮到俄罗斯的经济,又不会影响中国和欧洲的贸易往来。
![]()
中俄还在多边平台上配合得很默契,不管是金砖国家,还是上合组织,两国都在用多边方式协调立场。这种“广而不密”的合作方式,不但让彼此更有弹性,也避免让其他国家感觉被排除在外。
在联合国,中俄也经常一起投票,反对北约东扩,主张维护全球秩序。但即便如此,彼此并不捆绑行动,谁该说什么该做什么,各自都有主张。
中俄的“不结盟”是把合作放在“刚好的位置”,大家都不想被对方拖下水,也都知道什么时候该出手,什么时候该观望,这种灵活性是传统军事同盟里根本做不到的。
![]()
西方搞不懂:冷战的脑袋,遇上新时代的玩法
西方国家总是用冷战那套逻辑看中俄,总觉得只要合作紧密,就一定是要组团对抗。可中俄一直在强调,这种合作不针对第三方,反倒是西方自己天天开会搞联盟,越看越像在演老片子。
比如北约,内部早就各种矛盾,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北约峰会上放话,如果谁不交军费,美国就不管谁,搞得盟友一阵尴尬。
而且北约的“集体防御条款”让很多国家不得不跟着美国介入一些本来不关他们事的冲突,比如在波罗的海的紧张局势。
![]()
相比之下,中俄的合作模式更像是“你情我愿”,没有义务也没有负担。西方常常误判,以为中俄迟早要走上结盟之路,其实是他们自己太需要一个“共同敌人”来维持内部团结。
西方现在最大的问题之一是“缺乏敌人”,所以只好强行把中俄捆在一起当假想敌。
这种误判还带来很实际的后果,比如美国对台军售、印太战略部署,都是围绕“中俄同盟”设定的。但现实是,中俄并没有形成军事一体化,美国的这套部署反而在浪费资源。
![]()
西方搞不懂的是中俄合作背后的逻辑是互利共赢,一方强不代表另一方要弱,多合作另一方也能得利,这个思维方式,在冷战思维里找不到,但在多极化世界里早就是常态。
新秩序的苗头:不结盟或许才是未来主流
现在回头看,俄乌战争这几年的演变,其实已经在悄悄改变国际合作的范式,中俄用“不结盟”的方式,完成了对传统联盟模式的一种挑战。而且这套路子还真不是谁都能学得来。
![]()
中俄坚持主权优先,彼此尊重外交独立,不拿盟约来绑架对方。经济上该合作就合作,危机来了也能互为后盾。
在道义层面,两国都在坚持联合国宪章,抵制集团对抗,这种立场反倒更容易赢得中立国家的共鸣。
2025年适逢二战胜利80周年,这种历史节点下,中俄以“不结盟”应对全球乱局,某种意义上也在捍卫战后秩序。
![]()
多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印度、巴西等国对中俄这种“结伴但不结盟”的关系模式也开始表现出兴趣。
未来几年,西方可能还会继续炒作中俄威胁论,但这套说辞已经越来越难奏效。大家都在看实际效果,中俄的“不结盟”合作模式,可能就是接下来国际关系的新模板。
![]()
当北约还在为军费吵得不可开交时,中俄用自由度更高的形式实现了实际层面上的战略协同。这种“松而不散”的合作,比起绑在一起同进退的同盟,反倒更能应对今天这个变数太多的世界。
三年战火让世界看明白了一个道理,真正稳得住的关系是靠彼此理解和利益契合。
信息来源:
王毅:中俄双方已经探索出一条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相处之道
观察者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