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鸟是有灵性的,环境好了自然愿意来,尤其是今年,白琵鹭比之前多了好几倍。”他蹑手蹑脚躲在芦苇丛中,用望远镜仔细观察着,嘴里默默记着数。
11月13日,天刚蒙蒙亮,下着细雨,在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生态修复科工作人员冯雪松已开始了日常的监测记录工作。
作为上海“首个世界遗产”,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已于2024年7月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年7月,上海崇明又获得了国际湿地城市认证,世界级生态岛的“含金量”越来越高。一年多来,崇明和东滩保护区在继续做好候鸟保护和环志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湿地生态修复和规范管理,不断巩固栖息地维护、潮沟维护、植被管理等工程。
不负“世遗”盛名,越来越多的鸟儿飞到崇明东滩来便是最生动的注脚。冯雪松说,从2007年到这里工作以来,每年记录的鸟类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如今已收录鸟类36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0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62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受胁鸟类84种。每年更是有超过百万只次水鸟在这里过境中转和越冬。
作为全球最“繁忙”的候鸟迁徙路线——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的中点,上海沿海滩涂湿地为迁徙候鸟提供了重要的越冬场所和停歇地,遂成为这条鸟类“航路”上的重要中转站和栖息园。每年10月中下旬起,小天鹅、黑脸琵鹭、白琵鹭、豆雁、鸳鸯等一批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鸟类便会陆续飞抵上海崇明,一年一度的候鸟迁徙越冬大幕随之拉开。待到11月中旬至次年3月,则是秋冬候鸟“大客流”集中抵达期。
这几天,赤膀鸭、绿头鸭来得正欢,白琵鹭更是创纪录地超过了1100只。再过不久,鸻鹬类、雁鸭类、鹭类、鸥类、鹤类5类代表性鸟类物种将齐聚保护区。飞禽们也有各自不同的习性——雁鸭类性子急,迅速补充完食物 ,就会继续向南赶路;鸻鹬类或许是爱上了这里,往往会逗留几日再出发上路;有些银鸥则“爱得更深”——它们将在此越冬,直到明年春天才会离开。
雁鸭类集群游弋、鸻鹬类低空翱翔,有的在浅滩中梳理羽毛,有的在芦苇丛边觅食……为让爱鸟人和观鸟人不错过这美如画卷的景色,崇明在毗邻保护区的西侧位置开辟了东滩湿地公园,供市民游客徜徉于此,近距离感受自然、享受生活。
![]()
斑嘴鸭在草丛中嬉戏。
展翅欲飞的白鹭。
![]()
大麻鳽掠过芦苇荡。
![]()
大天鹅在水面上快速 “踏水” 助跑, 双脚激起层层浪花, 振翅起飞。
![]()
![]()
两只灰鹤在浅滩上觅食。
![]()
![]()
绿头鸭在天空中翱翔。
![]()
每年10月中下旬起,小天鹅、黑脸琵鹭、白琵鹭、豆雁、鸳鸯等一批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鸟类便会陆续飞抵上海崇明,一年一度的候鸟迁徙越冬大幕,随之拉开。
![]()
鸬鹚(黑色)等野生鸟群。
![]()
![]()
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栖息的野生鸟群(图中为白鹭居多,还有黑脸琵鹭)。
![]()
结队飞行的斑嘴鸭。
![]()
反嘴鹬。
![]()
![]()
白鹭(左)与白琵鹭(右)。
![]()
![]()
早上天刚蒙蒙亮,野鸭在滩涂上觅食。
![]()
![]()
栖息的苍鹭。
![]()
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科工作人员冯雪松正在观察记录鸟群。

原标题:《【城事】候鸟“大客流”陆续抵达崇明东滩 又到鸥鹭翔集时》
栏目主编:张春海 文字编辑:蒋迪雯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孟雨涵 马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