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天下午,人力的小刘把我的高工职称申请材料退回来,我至今还记得他那个表情,有点同情,又有点无奈。他说,梁姐,你的业绩材料还是弱了点,这几年标准又高了,光有项目经验不行,得有核心期刊的论文。
![]()
我四十了,单亲妈妈,儿子童童在朝阳实验小学上五年级。我工号YJ-0715,在这个设计院,一干就是十五年。十五年,从没日没夜地画图,闻着蓝图机那股氨水味,到带着刚毕业的小年轻跑工地。我以为凭资历,凭我手上过的那些项目,高工是水到渠成的事。
可现实不是这样的。我翻着那本厚厚的申报材料,每一页都是熬夜换来的。里面有我为了一个绿建三星认证项目,跟材料商磨破嘴皮子的记录,也有为了适应结构计算书签章新规,带着团队重新学规范的笔记。但这些在评审标准面前,好像分量不够。
那天晚上,我去接童童放学,他看见我情绪不高,难得地没吵着要去买零食。回到家,看着他在灯下写作业,我突然觉得很无力。这份工作,给了我稳定的收入,也耗尽了我所有的时间和精力,但现在,它好像给不了我想要的认可。
![]()
转机来得很突然。院里一个刚来的小伙子看我总是在茶水间对着复杂的图纸跟施工队打电话,他说,梁姐你讲得真清楚,比我们老师讲得还好,你应该去试试做短视频,专门讲这些。
我当时就笑了,说我都多大岁数了,还搞年轻人的东西。但他那句话像颗种子,在我心里发了芽。我想,反正评职称也评不上,不如折腾点别的。
一开始,什么都不懂。我就用手机支在图纸前录,光线也不好,声音也小。第一个视频,讲怎么看懂建筑施工图里的标高,就几十个播放,一半还是我那些老同事友情点击的。我没灰心,就当是工作笔记了。
后来,我一咬牙,花几百块钱买了个二手的罗技C920摄像头,又学着打了光。我开始讲一些更具体的问题,比如PKPM模型里最容易出错的几个参数怎么调,地下室侧墙的配筋怎么才最经济。没想到,一个讲“人防工程细节”的视频,突然就火了,一夜之间涨了几万播放。
有人开始在后台叫我“筑梦梁姐”,给我留言,问各种技术问题。那些问题,很多都是刚入行的小年轻遇到的,就像我当年一样。我一个个地回,有时候为了一个问题,要去翻半天规范。
![]()
我把直播设备也升级了,换了舒尔的MV7麦克风,声音清晰了很多。 童童也成了我的小助理,帮我检查错别字。慢慢地,我的账号做到了十几万粉丝,一条视频好的时候能有三十多万的播放量。有厂商来找我,有培训机构想合作,我的收入竟然慢慢超过了在院里的工资。
院里的风言风语也多了起来。有人说,一个高级工程师,不务正业。也有人说,在网上抛头露面,不像话。
有一次,一位快退休的老前辈把我叫到办公室,我以为他也要批评我。结果他跟我说,小梁,别听他们的。职称那张纸,是给别人看的。你能给多少人解决问题,这个价值才是自己的。你现在做的事,比整天埋在故纸堆里报审材料,有意义。
我后来才明白,我不是在转型当什么网红,我只是换了个地方,继续做我的技术工作而已。设计院的一张图纸,影响的是一个项目。而我的一条视频,可能会帮助几百个刚入行的设计师,让他们少走一点弯路。
前几天,院里又公布了新一年的职称评审通知。我的那套申请材料还压在抽屉最底下,有点落灰了。我看着桌上的摄像头,又看了看那份通知。
或许,我该把那些材料再拿出来整理一遍。又或许,那张纸,对我来说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