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黄金首饰的时候大家都会试戴,可谁能想到,一次再平常不过的试戴,会变成一场“索赔风波”。
黄金涨价、消费谨慎,商家日子不好过是事实,但靠套路消费者“创收”,只会越走越窄。
![]()
11月11日,成都一位宝妈的视频传遍了社交平台,她带着宝宝逛商场,路过一家黄金专柜时,被一款喜庆的宝宝镯吸引。
跟店员说明想给宝宝试戴后,在店员的注视下拿起了镯子,刚套上孩子手腕就发现尺寸有点大,随即就摘了下来,整个过程也就10秒钟。
![]()
可就是这短短10秒,店员说镯子被弄坏了,要她赔1000元。
几个店员立刻围了过来,你一言我一语的说是宝妈弄变形的,不赔钱买走就别想离开,宝妈当场就懵了,一个尺寸偏大的镯子都没贴紧孩子皮肤,怎么就会变形?
![]()
![]()
她很快反应过来这是敲诈,当即报了警,赶来的民警说了句话:商品摆出来不就是让试的?不让试为啥不提前说?
面对质疑,店员开始心虚,一会儿说宝妈是“自行掰开”,一会儿又以“推拉款手镯怕不专业操作”为借口。
宝妈提出调监控对质,却被店员用各种理由拒绝,最终在民警调解下,她无奈的付了100元维修费才脱身。
![]()
视频发到网上后,网友的愤怒瞬间被点燃。
有人说这分明是强买强卖,也有人戳破关键:真要是轻微变形,维修费也用不了1000元。
黄金本身有延展性,试戴时正常的开合根本不会轻易变形,退一步来说,就算手镯真有损坏,商家在警察来了之后也该拿出监控视频来证明,而不是靠人多施压。
11月13日,涉事金店有了回应,可这个回应却不是想象中的自我检讨,品牌方说店员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还反称宝妈发布的视频“涉嫌诽谤”。
店长更是理直气壮:这款手镯不能试戴,是顾客自己扯开的,当记者问有没有明显提示不能试戴时,他的回答刷新所有人的三观:这是金店的规矩,自古以来都知道贵重物品不能擅自戴。
![]()
![]()
这个所谓的自古以来的规矩,到底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如果真不能试戴,店员一开始就该拒绝,而不是你带完了我在跟你算账。
如果试戴一下就可能“被索赔”,那以后谁还敢进金店?
假设一个场景:
你走进黄金商店,想为家人或者自己挑一件首饰,店员微笑着从柜台里拿出一件你心仪的项链或手镯,递到你面前。
你脑子里的想法,不再是戴上它好不好看,而是怎么拿才不会弄坏它,怕留下指纹,被当成“损坏”的证据。
这种小心翼翼,完全违背了消费带来的愉悦感,还有所谓自古以来的规矩,本质上是一种傲慢。
它假设了所有的顾客都是潜在破坏者,并且把商家承担的告知责任,粗暴地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
当大家都因为害怕被索赔而绕道走的时候,任你店铺在金碧辉煌,也终将变得门可罗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