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吃火腿肠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曾经火遍大江南北,走入千家万户的火腿肠已经慢慢淡出了我们的视野。
翻开火腿肠的行业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从2022年到2024年,三年间火腿肠的销售额从156万吨降到了150万,之后又降到了141万吨。
三年间火腿肠销量暴跌15万吨。
而且这还是在口罩时期这种非常利好方便速食食品的时候。
就连双汇这种行业巨头也倍受打击。
![]()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火腿肠的“前世今生”。
让我们看看火腿肠是如何兴起和衰落的,这背后又折射出来怎样的时代潮流的变化。
![]()
火腿肠的崛起之路
火腿肠为什么能够产生?
马克思说生产决定消费,而人们之所以能吃到火腿肠,当然是因为工厂能生产火腿肠了。
![]()
你可能就要说了,这不是一句废话吗?
其实不然,之前我们的工厂是生产不出来火腿肠的,不是因为学不会技术,而是因为之前的社会环境不适合生产火腿肠。
根据最基本的生物学知识,我们能知道能量在食物链的传递过程当中是要有损耗的。
所有的肉类的能量要通过植物的能量转化过去,这个转化的过程还有很大的损耗
猪肉是中国肉类生产的大头,也是生产火腿肠的传统原料。
![]()
而生产猪肉需要消耗各种的谷物。
这些谷物直接给人吃可能养活10个人,用这些谷物养猪,再去吃猪肉,最后可能只能养活3个人。
可以说生产肉类是一种生物学意义上的“能量的浪费”。
在之前是旧社会以及建国后的一段时间内,别说是生产肉类了。
穷人连麸子都吃不上,怎么可能去吃猪肉呢。
就算有猪肉,那也是有钱人吃的,穷人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次肉。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慢慢富裕起来了,肉类的产量也开始逐年增长。
![]()
肉一多就出现了一个问题。
猪怎么杀?
过去手工屠宰的方式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了,屠宰量实在是太大了,根本就杀不过来。
想要人人有肉吃,就必须依赖现代化的屠宰场,把生猪拉到屠宰场之后集中屠宰。
屠宰场对肉质的好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不仅提高了屠宰效率,也提高了猪肉的品质。
现代屠宰场使用二氧化碳杀猪的方式让猪肉口感更好,这样的猪肉放血放的更干净腥味会更少。
懂行的吃家甚至可以通过屠宰场的编号和代码来辨认肉的好坏。
![]()
但是原先离得很近的屠户被大屠宰场取代,运输距离又成了问题,距离一远时间一长,猪肉就臭了。
为了防止猪肉变臭,就需要再利用冷链运输,让猪肉在运输过程当中不容易变质,这样一来成本就上去了。
这时候,火腿肠就派上用场了。
猪肉经过一系列的加工,添加了盐、香料、防腐剂,常温下能储存半年。
别说是用车运过去,就是人走着背过去也不会坏。
而且这个过程也让火腿肠有了独特的风味。
![]()
这类肉类加工食品把原来容易腐败的鲜肉类食品变得易于储存和运输的,同时各种加工过程和添加的调味料让这种食品有了特殊的风味。
任何国家只要肉类产量的增加,必然会出现一种方便运输和储存的肉类加工方法。
这其实是一个规律,每个国家几乎都是这样,美国人用的是培根,德国人用各种香肠,英国人用大航海时期就使用的咸牛肉。
最开始的时候,所有国家都喜欢用铁盒来储存,制成各种各样的罐头。
密封性好,而且比较坚固,方便运输,就算有小磕碰也不影响食用
不过铁盒包装刚出现的时候中国还很穷,别说是肉了,连铁盒都用不起。
![]()
等到中国富强起来的时候,日本人发明了塑料包装的火腿肠,不仅廉价,而且非常轻便。
塑料包装的火腿肠,方便携带和储存,味道也不错,关键是价格还便宜,一经问世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喜爱。
火腿肠最火热的时候,能占到中国肉类消耗量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每生产三头猪,就有一头猪是完全被做成火腿肠了。
![]()
有人可能就要问了,火腿肠那么便宜,能有好肉吗?
这可就错怪火腿肠了,火腿肠能快速走红,靠得就是成本低,不用冷链运输,直接省下来了一大笔钱。
不过这也为火腿肠的没落埋下了隐患。
![]()
火腿肠的衰败之路
原来生活不富裕的时候,火腿肠确实是好东西。
当时方便面这种东西都是当做补品,而不是现在月末生活费花光了才回去吃的应急食品。
而火腿肠这种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就更是如此了,火腿肠刚出现的时候,可是一个宝贝玩意儿。
现在一些地区甚至还保留了之前留下来习惯,把成箱的方便面当做礼品送给亲戚朋友。
但是如今说到火腿肠方便面这类方便食品,我们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第一反应不是好不好吃,而是健不健康。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火腿肠败在就摆败在加工上了,加工过程是火腿肠没落的最大原因。
食盐
![]()
为了防止腐败,火腿肠通常就要加大量的盐,以前的人可能还比较缺盐,但是现在根本就不缺盐,吃多了反而容易得高血压。
更别提有时候还会加入亚硝酸盐这种致癌物。
还有就是火腿肠在加工的过程当中,会把肉类搅碎成肉泥,然后配合淀粉以及其他辅料制成肉糜,然后灌倒肠衣里面。
这就导致肉的纤维被破坏了,可能光有肉的味道,没有肉的口感。
这就和吃猪肉大葱馅的饺子一样,有的人就喜欢饺子馅剁的肉不要那么细,不然就没有肉的口感了。
不过这一点在技术上是可以解决的,可以通过改进设备可以让大块的肉也能顺利装进去,有的商家还加入了蹄筋变成了蹄筋肠。
![]()
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品质问题。
火腿肠加工的过程中也方便了偷工减料,如果是鲜肉我少给你一块你就能看出来,如果是火腿肠,少一点肉你也看不出来。
等到后来严重的时候,火腿肠里面可能只有不到10%的肉了,淀粉从辅料变成了主角。
有的商家甚至还恬不知耻地往包装上印一个大肥猪,然而这个火腿肠可能都快变成素食了。
即使后来出台了相关的
不过这就诞生了另一种美食——淀粉肠。
![]()
第三个原因就是人们的消费习惯发生了变化。
以前是穷,不得不追求廉价、高效、实在。
而现在大家富裕起来了,当然就不用这么在意了。
火腿肠的优势反而变成了劣势。
火腿肠这种食品也和其他东西一样打上了“劣等品”的标签。
注意,这个“劣等品”这个不是说劣质,而是经济学中和奢侈品相反的词。
以前你吃火腿肠,别人可能说你是有钱人。
后来你吃火腿肠,别人可能说你实在人。
现在你吃火腿肠,别人可能就会说你是穷鬼。
![]()
而很多追求新潮的年轻人也不再喜欢火腿肠了,他们把火腿肠认为是传统老旧的食品。
但火腿肠也非常顽强,并没有完全退出市场,各种火腿肠厂商也在积极寻找自己的出路。
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蹄筋肠和淀粉肠,其他比较常见的新式火腿肠有低脂肪火腿肠、无添加火腿肠、鸡肉肠、牛肉肠等。
火腿肠的故事也告诉我们,我们觉得微不足道的习惯和方式,背后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
我们的消费习惯会不断跟随时代的变换而变化。
世界上也没有什么商品能处于不败之地,只有把握好时代的脉搏,顺应社会的变化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