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地暖、车载电磁炉、车载淋浴等上车,真需求还是伪命题?
前有车载马桶,后有车内抑制甲流,最近,国内两款上市新车又因电磁炉、地暖及淋浴功能,成为众多网友争议的焦点。
支持的网友认为车企洞察精准,满足了消费者的细分需求;反对的则表示,车企哗众取宠,看似有调研,有数据支撑,实则是为了差异而差异的功能“意淫”。
如今,车企竞争日趋白热化,“冰箱彩电大沙发”普及之下,已经呈现出功能过剩的趋势。如何通过新功能去进行差异化竞争,成为不少车企绞尽脑汁、苦思冥想的难题。
![]()
当前,消费者的需求日益细分,大众需求之外,更有无数小众机会成为品牌脱颖而出的密码,比如元气森林、好望水、一整根、自嗨锅。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这些品牌都是精准切中了用户细分场景。
场景造需的本质,是满足用户的差异化需求。为此生产对应的产品,或将产品进行场景化改造(或营销话术升级),是很多品牌的共识,车企也不例外。
如今,场景化营销已成为新车营销的基础操作,而场景造车也成为一些车企寻求差异化突围的全新尝试。于是,我们看到,汽车越来越跳脱出传统的“出行工具”定义,而成为集客厅、游戏室、卧室、按摩间、音乐剧场等于一体的多功能生活空间。而为了配合打造多功能生活空间,除了常规的功能配置和升级,后排娱乐大屏、小桌板、按摩/零重力座椅、冷暖冰箱等,逐渐成为行业标配。
![]()
新车有了更多卖点,对营销自然有更多助力,然而消费者是否真的买单,却要打个问号。
近几年,汽车“功能冗余”的话题,曾引起一些讨论。然而,如今看来,功能过剩恐怕依然是行业痼疾——且不说车机算力已严重过剩,就是很多功能,也早成为角落里吃灰或一年用不上几次的“鸡肋”。然而,“羊毛出在羊身上”,这种看似体贴的实用功能,最终还是要让普通消费者买单。
比如,本月上市的赛力斯蓝电E5 PLUS的后备箱电磁炉功能。对于喜欢露营的人来说,电磁炉似乎很有必要。然而有多少消费者经常露营,以及露营必用电磁炉呢?
![]()
如今,新能源车基本都支持外放电,买个插线板和电磁炉不香吗?便宜还不需要后备箱改造,比官方改造的要简单和划算多了。
再说智己LS9的地暖和淋浴功能。初看很实用,细看却很鸡肋。
车厢不比房间,空间小,密闭性也不差,空调升温也不慢,加装地暖实属没必要,除非习惯上车脱鞋。当然,这项功能也并非完全多余。从豪华、彰显尊贵的角度来说,地暖系统还是给够了情绪价值。
![]()
淋浴功能也类似。不少媒体批评车企不考虑实际,别说全家出行使用,即便是一个人用,10L的储水量也远远不够。不过抛开牛角尖思维,这些水给孩子简单洗洗,给猫狗简单冲冲,还是绰绰有余。
![]()
总结来看,电磁炉也好,地暖、淋浴也罢,抛开功能争议,笔者以为这些功能大概率是营销噱头大于实际应用。而且,新车未必全系标配,即便是,也大概率不会引领潮流,而很可能会在更新换代时,被迭代掉。比如某车型的副驾驶抬头娱乐屏。
![]()
结语:
汽车功能过剩时代,另辟蹊径的场景功能创新,成为车企剑走偏锋的“猎奇”营销手段。尽管难免陷入争议,但毕竟出圈了。如今的行业环境下,出圈太难了。新车不怕被吐槽,就怕默默无闻,而默默无闻的车型太多了,有记忆点的车型反而稀缺。能被记住,被讨论,对一些车型来说,要远好于平庸无人识。
但剑走偏锋,并非良招。舆论过后,产品能否被消费者选择,依然面临诸多挑战。而行业史上,烟花过后,归于沉寂的车型不在少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