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文章观点仅供参考,所涉及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为提高文章流畅性,文章可能存在故事编译,读者请自行辩解!如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
盛会空位刺眼火炬现场
全运会火炬传递粤港澳大湾区盛会现场,香港四大家族的代表都来了——郑家公子郑志刚穿着笔挺西装,举着火炬向观众挥手;郭家传人郭基辉紧随其后,脸上带着标志性的微笑;李兆基家族的李家诚也站在队伍里,澳门何家的代表何猷龙更是全程跟拍互动。
唯独曾经的“带头大哥”李嘉诚家族,从头到尾不见踪影。李泽钜没出现,李泽楷也没来。
有人猜是不是时间冲突,可圈内消息说,兄弟俩压根没收到邀请函。
这刺眼的空位,说白了,就是李家过去几年那些战略选择结出的“果”,如今一个个开始显形了。
![]()
红漆泼向长江中心的情绪宣泄
火炬传递的余热还没散尽,香港长江集团中心楼下就炸开了锅。
6月的一个清晨,一名中年男子突然从包里掏出红漆,朝着大厦玻璃幕墙泼了整整一桶,猩红的漆液顺着昂贵的石材往下流,在阳光下刺得人眼睛生疼。
他嘴里还喊着要见李嘉诚,保安冲过来拦他,两人推搡着滚在地上,直到警察赶来才把人带走。
具体诉求没人听清,但这桶红漆泼得蹊跷——换在十年前,谁敢在长江集团中心楼下撒野?
如今却有人敢举着红漆冲到总部楼下,这哪是个人行为,分明是攒了一肚子的火没处发,找个由头宣泄罢了。
那个曾经被香港人捧在手心的“超人”,如今连路人都敢往他的商业帝国门脸上泼脏水了。
![]()
超人偶像的时代印记
可谁能想到,这个连红漆都敢泼到家门口的长江集团,三十年前还是香港人心中的"商业神话"。
李嘉诚那时是真正的"超人"——报纸头版常客,财经杂志封面人物,连出租车司机都会把"听过李超人的故事"当作谈资。
"这里是李家的城市"这句半开玩笑的话,曾是多少香港人对他商业帝国的惊叹。
从地产到港口,从能源到零售,他的商业版图像毛细血管般渗透香港的每个角落,他的奋斗故事更是无数草根的励志范本。
香港人提起他,眼里都带着敬畏,仿佛他就是这座城市经济的定海神针。
![]()
战略转向抽水走人割裂本土
可这“超人”的神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味的?大概是从他手里的资产一个个标着“出售”开始。
2019年卖中环中心,2021年甩卖和记港口香港码头,2023年又把油塘那块囤了二十年的地转手,一笔笔交易做得干脆,账上现金越堆越高,人却越来越少在香港露面——钱都投到欧洲去了,英国的电信公司、意大利的高速公路、荷兰的港口,地图上圈的全是海外资产。
![]()
香港人看在眼里,嘴上不说,心里却跟明镜似的:这哪是全球化布局,分明是“抽水走人”。
去年初更离谱,巴拿马运河两端那两个港口,传要卖给美国贝莱德财团,消息一出,连建制派议员都忍不住发问“港口是香港的根,卖了拿什么跟大湾区玩?”
后来虽说是拉了中远集团进来参股,可那层“不跟香港共进退”的薄纸,早就被捅破了。
现在走在街上,随便拉个茶餐厅老板都能骂两句:“李家的钱都去养鬼佬了,留我们在这里喝西北风?”
![]()
家族扎根与断根对比
可看看别家怎么做的?
郑家公子郑志刚早就带着新世界砸钱搞科技园区,尖沙咀那块地改造成“K11 ECOAST”,拉来一堆初创公司入驻,连政府都给他站台;
郭家郭基辉更实在,直接把资金往大湾区新能源项目砸,跟内地企业合伙建光伏电站,上个月还去深圳签约了储能工厂;
![]()
澳门何家的何猷龙也没闲着,在香港搞公屋建设,捐钱建医院,民生项目一个接一个。
再看李家,核心的港口业务卖给中远海运,香港地产项目十年没拿新地,竞争力早就被甩在后头。
别人忙着扎根,他们急着断根,现在被边缘化,一点都不冤。
![]()
港经济转型财团渐黄昏
香港经济早就不是“几家财团说了算”的年代了。
政府忙着推“北部都会区”,拉深圳科创企业落地,给中小微企业减税;年轻人挤破头进科技园,创业咖啡店里聊的都是AI和绿色能源。
可李嘉诚代表的那套“财团模式”,还停留在囤地收租、垄断资源的老路上——长江实业手里那几块囤了十几年的地,现在成了“发展绊脚石”,政府催着开发,他们拖了又拖;旗下地产公司的租金一年涨三次,年轻人在网上骂“住劏房都要给李家交租”,民生怨气积了一肚子。
过去香港人觉得“超人”能带着大家发财,现在看清了:他的商业帝国越庞大,普通人的生存空间就越小。
全运会火炬传递现场喊的是“全民共享荣光”,李家却还抱着“资本无国界”的旧思维——香港要的是能带着本地人一起跑的伙伴,不是赚够钱就把根拔走的过客。
传统财团的黄昏,早就写在了经济转型的时间表上,李家不过是第一个被推到台前的例子。
![]()
时代抛弃你的信号
李嘉诚家族从站在香港经济之巅的"超人",到如今连全运会火炬传递的邀请函都拿不到,从来不是什么意外。
这背后是一次次把资产搬走、把根从香港拔起的结果——别人忙着在大湾区建科技园、修公屋,他们却把港口卖给外资,把钱投到欧洲的高速公路;别家公子跟着火炬跑,他们连露面都懒得露。
说白了,这不是时代突然翻脸,是他们自己先松开了抓着土地的手。
要知道,红漆泼在长江中心楼下那天,围观的香港人里,有人骂"神经病",也有人小声说"早该有人出来说说了"。
从当年茶餐厅老板把李超人故事当教材,到现在出租车司机吐槽"李家的钱都去养鬼佬",人心的变化从来不是一天两天。
![]()
商业帝国再大,没了普通人的信任,就像树没了土,风一吹就晃。
其实香港人不讨厌有钱人,讨厌的是"赚够钱就走"的有钱人。
郑志刚搞科创园区,年轻人有了工作;郭基辉建光伏电站,电价降了;何猷龙捐医院,街坊看病方便了——他们把钱投回这片土地,土地就给他们留位置。
可李家呢?囤着地不开发,租金涨不停,连火炬传递这种象征共同体的事都缺席,这不就是自己把自己边缘化?
说到底,商业传奇的落幕从来不是突然垮台,是无数次选"自己"不选"土地"的结果。
李嘉诚的故事告诉所有老板:时代抛弃你时,真的不会打招呼。
你不跟国家的发展大局走,不跟老百姓的日子贴在一起,再大的帝国,也不过是沙滩上堆的城堡,潮水一来就没了。
只有把根扎在自己的土地上,跟这片土地上的人一起往前跑,才能在浪里站得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