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1 月 15 日清晨 6 点 30 分,深圳湾体育中心旁的海德三道已被晨曦与人群的热浪包裹。来自 22 个省(区、市)的 71 名顶尖跑者热身、拉伸、合影,胸前的号码布在微风中轻扬,背后是深圳南山科创园鳞次栉比的高楼,远处深圳湾大桥如银色丝带横跨海面,连接着另一端的香港元朗。
![]()
7 点整,随着发令枪一声清脆的枪响,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田径马拉松男子组选手如离弦之箭冲出起点,全运会百年历史上首个跨境马拉松赛事正式拉开帷幕。这场跨越深港两地的奔跑,不仅是运动员极限的挑战,更是一场见证大湾区 “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 的时代盛宴,每一步都踏在融合发展的脉搏之上。
![]()
一、双城赛道:42 公里串起 “一湾五区” 的生态与繁华
42.195 公里的马拉松赛道,被跑者们称为 “史上最美跨境赛道”,而这背后是深港两地历时一年多的精心打磨。赛道以深圳湾大桥为核心纽带,起点和终点均设在深圳湾体育中心,深圳段全长 20.345 公里,香港段 21.85 公里,形成了 “一线连双城,一湾串五区” 的独特格局。从海德三道出发,选手们首先沿着深圳湾公园的滨海步道前行,左手边是波光粼粼的深圳湾,黑脸琵鹭等珍稀水鸟在滩涂上嬉戏,右手边则是人才公园的绿意盎然,科技感十足的雕塑与奔跑的身影相映成趣。途经大沙河生态长廊时,清澈的河水倒映着两岸的科创园区,104 家上市公司的楼宇与 8 所香港高校的产学研基地隔河相望,彰显着深圳 “创新之城” 的活力。
![]()
进入香港赛段后,赛道画风切换为郊野的静谧与开阔。港深西部公路两旁是元朗郊野公园的葱茏绿意,田畴纵横,村落点缀,远处的青山与蓝天白云构成一幅天然画卷。选手们在这里既能感受到香港自然生态区的原始风貌,又能途经米埔自然保护区的湿地景观,两种城市气质在赛道上无缝衔接。值得一提的是,这条赛道并非简单的路线拼接,而是经过了多轮优化调整:折返点从 3 处减至 2 处,减少了选手的转向干扰;平交路口从 48 个压缩至 37 个,避开了 5 座立交桥和密集居民区,既保障了竞技体验,又最大限度降低了对城市运行的影响。正如香港选手司徒兆殷赛后所说:“小时候和爸妈来深圳过关要排队很久,现在竟然能在两座城市间跑马拉松,赛道两旁的风景既有都市的繁华,又有自然的宁静,太奇妙了。”
![]()
二、巅峰对决:何杰 “玫瑰宣言” 与张德顺 5 秒卫冕的热血时刻
这场跨境马拉松不仅是风景的巡礼,更是中国马拉松顶尖力量的巅峰对决。男子组汇聚了何杰、杨绍辉、吴向东等中国历史前六好成绩的名将,女子组则有卫冕冠军张德顺领衔,71 名选手无一不是身经百战的高手,赛事激烈程度堪称 “全运史上最强”。
![]()
上午 7 点的深圳湾,气温已达 26℃,湿热的天气给选手们的体能带来了不小的考验。男子组起跑后,云南队四名选手迅速组成战术小组,通过不断变速拉扯节奏,试图打乱其他选手的节奏。何杰作为全国纪录保持者,并没有急于领跑,而是始终跟在第一集团中,沉稳地调整呼吸和配速。这位来自宁夏的选手,四年前在陕西全运会上仅获第四名,拿到 “铁牌” 的他一度陷入自我怀疑,而这四年间,他两破全国纪录,斩获杭州亚运会冠军,却始终未能圆全运金牌梦。为了这场比赛,他远赴肯尼亚高原海拔 2000 米以上的低氧环境集训,每天进行长距离耐力跑、间歇跑和坡道适应训练,甚至有机会跟随世界纪录保持者基普图姆一起训练,针对性弥补后程加速的短板。
![]()
比赛进入 35 公里的 “撞墙期”,赛道恰好行至深圳湾大桥的上坡路段,坡度与湿热天气的双重考验让不少选手开始掉速。就在此时,何杰突然开启变速跑模式,步频瞬间提升,如同离弦之箭般冲出第一集团。这一加速让云南队的战术部署彻底被打乱,高鹏等选手奋力追赶却始终无法缩小差距。冲刺阶段,何杰不断回头观察对手位置,直到距离终点 200 米确认优势后,才稍稍放缓节奏。当他以 2 小时 12 分 07 秒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这位硬汉再也抑制不住情绪,与教练肖丽紧紧拥抱后倒地痛哭,随后高举双臂霸气喊出:“谁说宁夏长不出来玫瑰!我就是。” 这句呐喊,是对四年刻苦训练的回应,是对质疑声的有力回击,更是一位跑者圆梦全运的释然与骄傲。最终,云南队高鹏以 2 小时 12 分 14 秒获亚军,安徽队吴向东以 2 小时 12 分 33 秒摘铜。
![]()
女子组的较量同样扣人心弦。7 点 30 分,张德顺与其他女选手接续出发,作为上届冠军,她从起跑便展现出强烈的卫冕决心,步伐轻盈而有力,迅速占据领跑位置。前 20 公里,她将配速稳定在 3 分 30 秒左右,牢牢掌控着比赛节奏。但随着赛程推进,河南队路颖和个人参赛的次仁措姆逐渐追近,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35 公里处,三人之间的差距不足 10 米,每一次摆臂、每一步落地都关乎冠军归属。
![]()
进入最后 1 公里,张德顺突然发力,凭借强大的核心力量和冲刺能力拉开差距,最终以 2 小时 30 分 20 秒的成绩冲线,比次仁措姆仅快 5 秒,成功卫冕。相较于上届全运会 2 小时 32 分 31 秒的成绩,她将自己的夺冠纪录提高了 2 分 11 秒,用实力证明了 “卫冕冠军” 的含金量。冲线后,张德顺难掩激动:“这条跨境赛道太特别了,跑过深圳湾大桥的时候,感觉两座城市都在为我加油,这份动力让我坚持到了最后。”
![]()
三、深港同心:从联合指挥到无感通关的协作奇迹
一场跨境马拉松的成功举办,远比想象中复杂。不同的城市管理体系、通关政策、赛事标准,都可能成为赛事顺利推进的阻碍。但深港两地用 “一体化” 的协作理念,创造了大型赛事跨域办赛的典范。早在赛事筹备阶段,两地便成立了十五运会田径(马拉松)竞委会,与香港全运会统筹办建立多渠道、多层级沟通机制,从路线勘察、赛道丈量到执裁标准、保障流程,每一个细节都经过反复会商,确保实现 “分段保障、无缝接续”。
![]()
联合指挥体系的建立是赛事顺畅运行的核心保障。在深圳湾体育中心的联合指挥中心,深港两地的公安、医疗、交通、边防等部门工作人员并肩作战,通过数字化管控平台实时监控赛事进展。赛道沿线部署的无人机、高清摄像头将画面同步回传,人脸识别设备和 RFID 定位系统精准追踪每一位选手的位置,一旦出现突发情况,两地保障团队能第一时间联动响应。为了实现医疗救援全程覆盖,深港赛段统一布设了 18 个固定医疗点、19 辆救护车和 52 台 AED 设备,774 名深港志愿者分布在赛道各节点,提供补给、引导、翻译等志愿服务,他们的微笑成为赛道上最温暖的风景线。
![]()
最令人称道的,是赛事创新推出的 “无感智慧通关” 模式。借鉴粤港澳公路自行车赛 “通关查验前置 + 闭环管理” 的成功经验,组委会在起点深圳湾体育中心设置了 “前置查验区”,参赛选手、保障人员和物资在赛前便完成边防检查、身份核验等所有手续,无需在比赛途中停留通关。
![]()
每位选手佩戴的智能手环,不仅集成了计时计分功能,还内置了 RFID 定位芯片,当选手途经深圳湾口岸时,后台系统通过手环定位、人脸识别与数据库实时比对,瞬间完成身份核验,实现了 “零延时、零接触、零等待” 的跨境流动。
![]()
这种通关模式彻底打破了传统跨境赛事的时间壁垒,让选手们能够保持比赛节奏,也让赛事运作效率实现了质的飞跃。正如十五运会深圳赛区执委会常务副主任邝兵所说:“无感通关不仅是科技的创新,更是深港协同治理能力的体现,它让体育竞技回归本质,也让两座城市的距离变得更近。”
![]()
科技赋能让这场跨境赛事更具未来感。为了解决深圳湾大桥等路段的信号盲区问题,深圳湾体育中心将 5G 网络升级至 5G-A,赛道沿线加密布设了功能站点,确保赛事直播、实时定位和应急通讯无死角。四足机器人携带急救物资在赛道旁巡逻,可快速响应突发医疗需求;无人机不仅承担着航拍任务,还能实时监测赛道拥堵情况,为指挥中心提供决策参考。这些科技元素的应用,既提升了赛事的专业性和安全性,也向世界展示了大湾区的科技实力。
![]()
四、时代意义:一场马拉松见证大湾区的融合力量
当最后一名选手带着海风的气息冲过终点线,深圳湾体育中心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这场全运会史上首个跨境马拉松,早已超越了体育竞技的范畴,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生动注脚。它用 42.195 公里的赛道,串联起两座城市的历史、现在与未来,展现了 “一国两制” 在体育领域的创新实践。
![]()
从 “硬联通” 来看,深圳湾大桥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交通枢纽,更成为了深港融合的精神象征。赛道串联起的深圳国家高新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与香港自然生态区,形成了 “一湾五区” 的发展格局,体现了大湾区产业互补、生态共建的发展理念。
![]()
从 “软联通” 来看,深港两地在赛事标准、保障流程、协作机制上的高度统一,打破了城市间的行政壁垒,为跨境合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而 “心联通” 则体现在每一位参与者的切身感受中,香港选手在深圳感受到科创活力,内地选手在香港领略到自然之美,观众们不分地域为所有选手加油喝彩,这种情感的共鸣正是融合发展的核心动力。
![]()
这场赛事的意义,还在于它向世界传递了大湾区的包容与活力。22 个省(区、市)的选手与港澳选手同场竞技,不分彼此、并肩奔跑,展现了全国体育力量的同心汇聚。赛道两旁,深圳市民用粤语、普通话为选手加油,香港市民举着 “加油”“加油” 的牌子呐喊助威,语言的差异并未阻碍情感的传递。正如羊城晚报评论所说:“当跑者的脚步掠过深圳湾的碧波与元朗的田畴,当汗水滴落在两座城市的土地上,这场马拉松便不再仅仅是一场比赛,而是一次跨越山海的相拥,一次心与心的对话。”
![]()
五、潮起湾区:以奔跑之名,赴时代之约
夜幕降临,深圳湾体育中心的灯光璀璨依旧,获奖选手的笑脸定格在镜头中,赛道上的喧嚣渐渐散去,但这场跨境马拉松留下的精神财富却愈发清晰。它告诉我们,融合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彼此成就的共生;跨越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脚踏实地的前行。从港珠澳大桥上的公路自行车赛,到深圳湾畔的跨境马拉松,十五运会的跨境赛事正在书写着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
这场马拉松是一个起点,它让我们看到了深港协作的无限可能,也让我们对大湾区的未来充满期待。在这条 42 公里的赛道上,我们看到了科技创新的力量,看到了协同治理的智慧,更看到了人心相通的温暖。当体育成为连接城市的纽带,当融合成为发展的主旋律,粤港澳大湾区必将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上跑出更快速度、展现更靓风采。
![]()
潮起珠江口,风劲正扬帆。深圳湾的海风还在吹拂,跑者们的脚步已经远去,但那份跨越双城的激情与感动,那份同心协力的担当与坚守,将永远镌刻在大湾区的发展年轮中。愿这场跨境马拉松的精神永续传承,愿每一个追逐梦想的人都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在人生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也愿粤港澳大湾区在融合发展的道路上,续写更多跨越山海、连接人心的精彩故事。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