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台岛又不太平了。前不久,郑丽文突破蓝营惯性,出席白色恐怖追思会,抛出“两岸要和解”的论调。
![]()
郑丽文的动作,打破了国民党多年不敢碰的禁忌,在台岛这个风向多变的政治舞台上,岛内正在拉扯出一场深层次的权力与理念之争。
就在郑丽文试图为蓝营找回理性空间时,蔡正元的名字却因为另一起事件再次登上热搜。郑丽文参加追思会,引发蓝营内部反对者批评,其中蔡正元言论最为激烈,干脆改名叫“投降党”算了。
![]()
而就在他不断放话、打口水战的同时,大陆官媒罕见用一句重话点名“有些人士无视历史、背离民族大义”。虽然没直接提名,但时间点和语境都让外界解读这是对蔡正元态度的一种否定。
![]()
![]()
郑丽文不是在悼念过去,而是在试探未来
11月8日,台北马场町纪念公园的追思会现场,郑丽文站在人群中,面对白色恐怖受难者家属,用一句“历史不能再被政治操控”打开话题。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纪念活动,而是一次极具政治意味的“破圈”之举。
国民党过去几十年对这类活动避之不及,但郑丽文选择正面走进去,还公开表示“两岸关系需要重新对话,不能再陷在民粹的泥潭里。”
![]()
这番话,在绿营看来是“配合统战”,但在蓝营内部,也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毕竟,这是第一次有国民党最高层不躲不闪地触碰历史伤口。
郑丽文不是毫无准备的“政治素人”。她出身云南家庭,早年在民进党体系打拼,后来因理念分歧转入国民党,对两边的政治手法都了如指掌。
她曾随连战访大陆,亲历两岸破冰阶段,深知“两岸对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现实所需。如今作为国民党主席,她的每一步都在试图为党争取出路。
![]()
这次出席追思会,她没有用刻板的政治语言,而是用一种更贴近普通人的语调在讲话。她说:“伤痛不能被忘记,但更不能被利用。”
在台岛政治长期操弄历史情绪的背景下,这句话既是对绿营的敲打,也是在蓝营内部喊话:我们不能再停留在回避和恐惧中。
![]()
蔡正元“翻车”:打得猛,却越走越偏
蔡正元言论在蓝营基层有一定市场,也被不少选民当作“敢言”的象征。但事实是,他虽然立场亲中、反台独,却始终用一种激烈、对抗性的方式在处理问题。
他更像是一个“揭弊者”,而不是“建设者”。对两岸关系,他并无实质推动;在党内,他也没有凝聚力。
这说明,如果只会炒作情绪、不做实事,也会被现实淘汰。蔡正元的“强硬路线”,如今看起来更像是蓝营沉疴的一个缩影。蔡正元则仍抱着“敌我矛盾”思维,靠揭露、靠对抗来获取舆论支持。
![]()
郑丽文和蔡正元在对待两岸关系上,不仅有个人风格的差异,更是蓝营走向的关键分歧。
郑丽文的尝试虽然冒险,但也显现出她在布局未来。她正在与岛内的保守力量博弈,也在试图打破绿营对“历史话语权”的长期垄断。
当前两岸关系冷到极点,民进党继续推动“去中国化”,拒不承认“九二共识”,把岛内民众推向对立情绪。
而与此同时,我国大陆持续推出惠台政策,加强经济融合,释放善意。
![]()
但政治对抗遮蔽了这些努力,在台岛,凡是试图与大陆沟通的声音都会被贴上“统战”标签。这种政治环境下,郑丽文这次“破冰”显得尤为珍贵。
她不是在为谁背书,而是在为蓝营争生存空间,也是在为台岛寻找另一条路。
问题是,她一个人能坚持多久?蓝营内部的保守力量会不会反扑?民进党又会不会进一步激化对立情绪?这都是悬在头上的问号。
![]()
郑丽文试图“开门”,蔡正元却还在唱衰。一个在争未来,一个还困在过去。
台岛政坛这盘棋,是继续内耗沉沦,还是借机重构格局?恐怕,时间不会再给太多机会了。
参考资料
环球时报 台湾上空的历史阴霾终将散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