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咱们国家又破获了一起让人震惊的间谍案件。国安部在11月12日公布,一名在国家核心部门工作的海归干部郝某,竟然长期向境外势力提供国家机密。这个消息一出来,很多人都坐不住了,毕竟这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安全。
![]()
郝某是1984年生的,正值壮年,本该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可他在日本留学期间,就落入了境外势力设下的圈套。
先是一个自称美国驻日使馆官员的泰德主动接近他,又是请客吃饭,又是介绍兼职,让独在异乡的郝某倍感温暖。可谁曾想,这温暖背后藏着冰冷的陷阱。等关系熟络后,泰德就开始打听他家里有没有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后来又让他提供一些国内的情况。
更可怕的是,在泰德任期结束后,又来了个直接亮明中情局身份的李军,让郝某签署所谓的"参谋协议"。这时候的郝某已经是骑虎难下,只能在这条不归路上越走越远。
回国后,他按照境外势力的指示,通过正常招聘进入了中央某部门。白天他装模作样地当公务员,晚上却干着偷拍、复制机密文件的勾当,还大胆地与境外间谍当面交易,简直是把卖国当成了做生意。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起董明珠当年那句引起争议的话。她公开表示格力不招收海归,当时可被不少人批评说是歧视。
![]()
现在看来,这位企业家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作为一个掌管着大量核心技术的企业负责人,她必须考虑到:一个人在国外的经历难以查证,是否被策反、是否签署过什么协议,这些都是潜在的安全隐患。
其实像郝某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回顾去年公布的十大间谍案,个个都让人触目惊心。有个叫张向斌的部委翻译,在出国期间被金钱和美色拉下水,被抓时家里竟藏着5200多份准备带出国的文件。
还有个博士郑宇钦更是离谱,别人是被策反,他却是主动投怀送抱,还积极发展"下线"。最令人愤慨的是科研人员黄宇,因为被单位末位淘汰就心理失衡,主动联系境外间谍出卖国家科研成果,最后连妻子都被他拉下水,最终被判处极刑。
![]()
这些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当事人都有出国经历,而且大多是在境外被策反。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境外势力瞄准的就是这些有机会接触国内外信息的群体。
他们下手的方式也很固定:先找目标,专门盯着留学生和出国人员;再套近乎,用各种小恩小惠拉近关系;然后逐步提出要求,从无关紧要的小事慢慢升级到窃取机密。
说到这里,我想起最近在网上看到的一些现象。有些网红打着拍摄风景的幌子,高价收购军事基地附近的照片。这些看似小事,但积少成多就会造成严重安全隐患。所以咱们普通老百姓也要提高警惕,发现可疑情况要及时举报。国家安全不是哪一个人的事,而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为个别案例就否定所有海归。大多数留学生都是怀着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额,几十年前确实是,现在则是考不上国内的大学)出国的。但是现实很残酷:一锅粥里只要有一颗老鼠屎,整锅粥都可能被污染。如何在开放引进人才和保障国家安全之间找到平衡点,确实是个难题。
![]()
依我看,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我们必须更加警惕。境外势力无孔不入,他们在暗处,我们在明处,防不胜防。特别是那些在重要岗位工作的同志,更要时刻绷紧国家安全这根弦,守住底线,不能被糖衣炮弹所迷惑。
最后想说,国家安全重于泰山。我们既要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继续引进海外人才,也要筑牢安全防线,让那些不怀好意的势力无机可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行稳致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