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航空集群代表在长沙当场表示,要把项目落到湖南来,并打算建立常态化的沟通与合作机制,下一步会派团队来考察、推进具体落地事宜。
![]()
这是11月13日在长沙发生的一场对接会,名字全称是第八届IASC国际航空价值链峰会——湖南省航空航天产业对接洽谈会。会场坐着的不是几个人,而是来自法国、德国、英国、巴西、新加坡等十来个国家的代表,连空中客车、波音、柯林斯宇航、泰雷兹、利勃海尔、德事隆这些大牌公司的高管都到场了。大家围着几件事反复掰,最热的还是全球协作和钛合金这类供应链的问题,聊得挺深入,不像走过场。
那天上午是几场主题发言,内容不算空洞,都是干货;下午按线分组对接,有人直接点名说钛合金的供应链太脆弱、成品配套不足,要找稳定的上下游合作伙伴。国内厂家的代表也不含糊,把自己能做的拿出来说明白:谁擅长材料加工,谁有检测设备,哪家掌握港口和物流资源,一条条把能提供的能力和产能摆出来。聊着聊着,几组人就直接约时间继续谈,带着技术资料和联系方式,准备把事情一步步往里推。
省商务厅、省国资委在这事儿里当了组织者的角色。他们借峰会把外方权威资源请来,把湖南几家主力企业推上台:湖南能源集团、金天科技、机场集团这些掌握关键环节的单位都派了负责人。地方政府也没耍花样,长沙自贸临空区和望城区的招商人员拿出政策、地块、配套承诺,数据和图纸准备得比较齐。外方代表当场就把关心的细节问了个遍,人才培养、试产时间、供应稳定性这些问题都在问,地方的回答也比较具体,不是官方套话。
讨论既有技术层面的,也有产业链层面的。拿钛合金来说,几家国际企业把对材料来源、标准化检测、加工能力和长期供货合同的要求说得很明白。国内企业针对自己的加工能力、试产周期、质量认证流程一条条回应。大家都清楚一点:航空用钛对稳定性和可溯源要求极高,哪环节出问题,后面吃亏的是整条链。于是讨论到一个折中办法——建立联合检测平台、共享实验室,或者设培训中心来培养检测和生产人才,算是先把最关键的几个环节稳住。
会里也碰到不少落地层面的小事儿。仓储、物流、零部件本地化、税费政策这些现实问题上桌了。机场集团重点说临空区在运输上的优势,港航对接怎么做;金天科技把他们材料深加工的一些试验数据展示出来;湖南能源集团提到的则是能源保障和绿色低碳配套,想把产业发展和地方资源结合起来。外方对此类能落地的配套方案反应更积极,明显比听抽象政策要实在得多。
整个活动不是单方面“推销”,更像双向试探。国际厂商的高管多次强调,要实地看厂房、看设备、看人才,还要和潜在供应商做试产对接。省里和地方则表示愿意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帮忙铺路。会议上有人当场说,会把湖南列入他们在华考察的重点名单,并且会组织技术团队来做下一步调研。
会外也没闲着。茶歇区里几拨人还在继续聊:有的讨论技术路线,有的在算投资回报。有人提出稳妥的做法,先小批量试产,把质量链条先打通,再看是否放大规模;也有人建议先做配套件,慢慢把生态补齐。听起来像是把大方向拆成一项项可操作的小任务,这样一步步来,风险也好控制。
往回看这事儿的背景,湖南近年来在航空航天上的布局越来越清晰,既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也在补齐配套服务。官方想借这类国际峰会把国外资源引进来,让外方看到这里的市场和落地能力。把能展示的数据、图纸、配套承诺亮出来,能把对接时间缩短,不至于谈半天还是空话一堆。
从更大的趋势看,全球航空产业在重构与本地化背景下,越来越注重把供应链多点布局。像湖南这种内陆省份,成本、供应安全、市场接近性这些因素,让外方在考虑布局时会把视线从沿海往内陆扩展。长沙这次把地方优势和具体条件都摆到桌面上,起到了把“有兴趣”变成“可以推进”的作用。
场面上的一个细节说明这不是一锤子买卖:项目负责人递的是清单、图纸和工艺说明,国际厂家的技术团队也带着问题清单,大家约定了明确的下一步:安排实地考察、启动技术对接、评估供应链风险、讨论试产计划。会后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任务离开,后续的工作已经在日程上了。
私下里有参会者说,这种面对面、一项项把问题掰开的接触,比以前那种大而空的宣介会要靠谱得多。眼下关键的一步是实地考察和合同条款的谈判,这通常比眼前的洽谈复杂得多。但至少大家从兴趣走到了细节对接,接下来要看能不能把这些步骤真正落实到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