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随着中美关系出现缓和迹象,全球舆论的关注焦点迅速转向了中俄之间的互动态势。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近期释放出极具分量的外交信号,向国际社会传递出清晰而稳定的政策方向。
他不仅重申了中俄之间“不结盟”的基本定位,更以一句“俄罗斯真正信赖的盟友只有三个”引发广泛热议,令人意外的是,连常被视为俄方紧密伙伴的朝鲜也未被列入所谓盟友名单之中。
这一系列表态背后所蕴含的战略考量,成为各方深入解读的关键所在。
![]()
中俄关系“三不”原则亮明立场
在2025年11月13日接受意大利主流媒体专访时,拉夫罗夫通过俄外交部官网正式阐明两国合作的根本准则。
他表示,俄中协作始终遵循三大核心前提:即不缔结传统军事同盟、不对任何第三方构成威胁、不存在主导与从属的关系结构。
双方的合作根基建立在平等互信、相互支持以及长期睦邻友好的基础之上,并始终坚持尊重彼此主权与内政独立的基本原则。
![]()
事实上,此类表态并非首次出现于俄方高层话语体系中。
近年来,中俄在能源供应、科技创新、跨境贸易等多个关键领域持续深化协同,战略契合度不断提升,引起部分西方国家高度警觉。
一些美欧政客频繁渲染“中俄轴心论”,试图将双边正常交往歪曲为针对西方的联合对抗行动。
这种叙事不仅被用作延长对俄制裁的理由,也被刻意嫁接至“中国威胁”的叙事框架中,意在离间两国关系并推动阵营化对立。
面对此类外部压力,中俄双方均多次公开澄清立场,坚持用事实打破无端揣测。
维持非盟友状态,实则是两国基于现实利益作出的理性抉择。
![]()
对俄罗斯而言,保持非结盟姿态有助于规避进一步激化与西方的对抗节奏。
就在2025年10月,美国宣布启动新一轮对俄经济限制措施,将该国两大支柱型石油企业——俄罗斯石油公司与卢克石油公司列入实体清单。
这两家企业合计承担着全国近一半的原油出口任务,其受制裁直接影响俄能源收入命脉。
与此同时,欧盟推出第19轮制裁方案,首次全面禁止俄罗斯液化天然气进入欧洲市场,同时将俄原油价格上限下调至每桶47.6美元。
此外,多项金融交易禁令扩展至能源行业主体,并首次将加密货币交易平台纳入监管范围。
![]()
对此,俄罗斯总统普京明确回应称,这些举措不会动摇本国经济稳定运行的基础。
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指出,经过多年应对经验积累,俄罗斯已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
相反,过度依赖制裁手段可能反噬欧洲自身能源安全,并扰乱全球供应链秩序。
而不结盟的外交定位,使俄罗斯在制定对外策略时拥有更大回旋余地,无需因盟约义务而陷入被动联动。
对中国来说,这一模式则保障了国家战略自主性与发展空间的完整性。
![]()
不结盟≠不合作
在乌克兰局势问题上,中国始终采取客观公正态度,坚持劝和促谈的建设性角色。
这种中立定位使得中国既能与俄罗斯保持正常的经贸往来,又不至于损害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合作前景。
倘若中俄形成正式联盟,中国的中立属性将难以维系,极有可能被自动划入冲突阵营,从而面临来自美西方更为严厉的围堵与打压。
即便当前未结盟,已有部分中国企业遭受无理制裁,若升级为盟友关系,面临的外部风险无疑将进一步放大。
![]()
更重要的是,非结盟状态为中美对话创造了缓冲地带和合作契机。
近期中美高层沟通取得积极进展,达成多项务实共识,正是灵活外交策略奏效的具体体现。
一旦中俄走向军事同盟,中美关系很可能重蹈美俄对抗覆辙,陷入长期僵局,这与中国倡导的多边主义理念背道而驰。
值得强调的是,不结盟并不等于疏于协作,反而为深度合作提供了更具弹性的制度空间。
![]()
近年来,两国在高端制造、农业技术、绿色能源等领域的项目接连落地,成果惠及亿万民众。
以能源合作为例,在国际制裁层层加码背景下,中俄油气管道运输量仍实现稳步增长。
这一合作既帮助俄罗斯稳固东方市场出口通道,也为中国能源结构优化提供了坚实支撑。
在科技研发方面,双方联合推进人工智能、卫星导航、新材料等前沿领域攻关,有效突破个别国家的技术封锁壁垒。
此类合作正逐步转化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
俄罗斯3大盟友揭晓
既然中俄并非盟友,那么谁才是莫斯科真正倚重的力量?
拉夫罗夫的回答简洁有力:俄罗斯的三大盟友是陆军、海军和空天军。
此言虽带有一丝幽默色彩,却深刻反映了当前俄罗斯的地缘安全认知。
![]()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克里姆林宫愈发认识到,唯有强大的国防力量才能确保国家主权不受侵犯。
正因如此,俄军现代化建设步伐从未停歇。
当地时间11月12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正式组建武装力量无人作战系统部队。
该部队已完成团级、营级编制构建,作战时将与常规军种协同配合,装备涵盖空中无人机、地面无人战车及海上无人舰艇等多种平台。
![]()
不仅如此,俄军正加速扩充该兵种规模,计划增设更多作战单位。
同时,一座专为此类部队服务的高等军事院校正在筹建中,旨在系统培养操作人员、技术研发专家及工程维护团队。
早在2025年6月,俄罗斯已明确提出将无人作战系统作为独立兵种发展,重点提升防空反导、太空监测、智能无人集群等能力。
如今这一战略构想已初见成效。
在西方持续向乌克兰输送武器的情况下,俄罗斯并未陷入被动消耗,反而迫使多个欧洲国家面临库存告罄的困境。
这也印证了拉夫罗夫的观点:在关键时刻,唯一可完全信赖的伙伴,终究是本国的武装力量。
![]()
中俄“不结盟”的选择,绝非意味着双边关系降温,而是迈向更高层次、更加稳健的合作范式。
它既帮助两国规避了不必要的地缘政治漩涡,也为各领域务实合作开辟了更广阔路径。
从边境口岸的民间商贸流通,到区域资源的高效整合,再到各自发展战略的有序推进,合作进程稳步推进。
而俄罗斯对军队现代化的高度重视,也展现出一个大国在动荡变局中守护国家安全的清醒判断。
展望未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俄之间基于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将持续释放正面影响力。
在日益复杂的全球格局中,走出一条独立自主、稳健前行的大国相处之道。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