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头条》,网罗近期房地产行业的大事要闻。近期房地产行业有哪些动态?明源君帮大家汇总起来了,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01
Top新闻
国家统计局数据公布,上海房价领涨全国
11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5年1-10月房地产相关数据。
市场方面,1-10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3563亿元,同比下降14.7%;其中,住宅投资56595亿元,下降13.8%。
1-10月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7198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7.0%。新建商品房销售额69017亿元,下降9.6%;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9.4%。
![]()
10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5606万平方米,比9月末减少32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减少292万平方米。
房价方面,10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3%,降幅与上月相同。
其中,上海上涨0.3%(同比、环比涨幅均领跑全国)。北京、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0.1%、0.8%和0.7%。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4%,降幅与上月相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5%,降幅扩大0.1个百分点。戳这里,了解线上AI销售员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指出,当前房地产市场还处在新旧模式转换时期,转型调整需要一定时间,在这个过程中,部分指标会出现波动,对此要客观看待。
点评:现阶段,房地产市场进入了重症后的“康复期”。虽然投资、销售下滑,市场整体还比较“虚弱”,但可喜的是,没有出现恐慌性暴跌,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也在减少,以价换量的效果显现出来。
![]()
02
企业动态
融创、碧桂园,传来好消息
近日,两家曾经的龙头房企债务重组迎来重大突破。
一是融创中国发布公告,96亿美元的境外债重组方案获香港高等法院批准。这意味着融创成为首家完成境内、境外债务全部重组的龙头房企。
二是碧桂园发布公告,5日召开的两类计划会议均获法定大多数债权人支持(投票债权额83.71%和96.03%),这意味着债务重组已基本锁定成功。
点评:融创、碧桂园债务重组的消息,传递出两个核心信号:
一是为行业风险“拆弹”树立了关键范本。两家房企用实际行动证明,通过市场化、法治化的谈判,来化解巨额债务危机,是可行的。
二是标志着“保主体”进入新阶段,重心从“求生”转向“修复”。这对于维护购房者信心、重塑行业健康根基至关重要。 戳这里,了解一站式直播获客利器
贝壳三季度净收入同比增长2.1%
11月10日,贝壳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彭永东在三季度业绩公告中表示,未来将加速AI能力在核心业务场景的深度渗透,推进服务者和消费者体验的双重提升。
据悉,贝壳三季度净收入同比增长2.1%至231亿元,非房产交易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45%,创历史新高。
贝壳执行董事、首席财务官徐涛进一步解释:“家装和租赁业务贡献利润占毛利的比例创历史新高。公司运营效率进一步提升,经营费用为人民币43亿元,同比降1.8%,环比降6.7%。在稳健的现金储备下,三季度回购金额达2.8亿美元,创近两年单季新高。”
点评:贝壳正在用多元化发展的战略,穿越周期。三季度,非房产交易收入占比达45%创纪录,家装与租赁成为新增长引擎。公司同步实现费用下降与巨额回购,也展现其现金流实力。
万科再获深铁不超过16.66亿元借款
11月11日,万科A(000002)再度宣布将获得深铁集团不超过16.66亿元借款 , 用于偿还公司在公开市场发行的债券本金与利息。 公告显示,该笔借款期限不超过3年,经出借人同意,可进行展期。
据悉包含本次借款,深铁集团向万科的借款金额已经达到309.96亿元。此外,深铁集团还承接了万科所转让的红树湾物业开发项目投资收益权以及相关标的。
点评:深铁集团累计超300亿的输血,传递出坚定的信心和维稳的决心。这不仅仅是财务救助,更是用自身信用为万科背书,强力稳定市场预期,阻断风险传导。
在输血的同时,万科也在重启造血能力。据悉,四季度万科在重庆、成都、徐州、西安、合肥等二线城市接连拿地,借助新增项目优化收入结构与利润结构。
03
政策&市场
住建部发起老城区和老街区专项调查,城市发展逻辑转变
11月13日,据央视,从住房城乡建设部获悉,为全面摸清城乡历史文化资源,明确城市更新中的保护底线,各地正在加快进行老城区和老街区专项调查。住房城乡建设部要求,明年2月前各地要完成地市级的成果审核。
此次调查以市辖区、县域为基本单元,以历史上都城、府城、州城、县城所在的老城区、老镇区为重点调查范围。按照计划,到明年2月份,专项调查要完成地市级主管部门的成果审核。到明年6月份,住房城乡建设部将汇总分析全国专项调查成果,形成总结报告。
点评:从这次专项调查,说明我国城市发展的逻辑已经转变——不再是大拆大建,而是精细织补。
一方面划定底线,为城市更新设置明确的“保护红线”,防止建设性破坏;另一方面价值重估,重新发现老城的文化与经济价值,推动发展重心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
法拍房成交规模延续高位,深圳成交最贵法拍房
2025年10月法拍房成交规模延续高位,成交套数5169套,环比上升3%,已连续3个月在5000套以上。
根据CRIC抽样调查数据,10月法拍房成交率21.4%,较上月环比上升2.1个百分点,重新回到年内高位。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南山区华侨城纯水岸的一处别墅,10月31日以3.64亿元高价成交,溢价69.5%,该别墅建筑面积639.35平方米,折合单价57.09万元/平方米,刷新深圳法拍房成交单价的历史纪录,成为深圳史上最贵法拍房。
点评:当前法拍房总量高位运行,分化也非常明显,深圳法拍房刷新记录,再次凸显了核心城市稀 缺豪宅的抗跌 性,也反映了 高净值群体对稀缺不动产的长期信心。
央行发布报告,完善房地产金融基础性制度
11月11日,央行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一阶段,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养老金融体系,支持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实施。
强化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作用,扩大消费领域金融供给,研究实施支持个人修复信用的政策措施,挖掘释放消费潜力。
着力推动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等金融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完善房地产金融基础性制度,助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点评:政策正从短期托底,向长期制度构建发展。
二手房成交面积环比下降12%
根据CRIC数据显示,2025年10月30个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积1469万平方米,环比下降12%。
2025年至今,30个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最高点在3月份,达2218万平方米。这一成交规模虽然没有超过2024年12月,但也排得上2021年至今二手房单月成交规模前三,走出了明显的“小阳春”行情。
此后,30个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积开始走低,尤其是在2025年下半年后下跌明显。
![]()
点评:今年的二手房市场,年初冲高,后续动能不继,市场仍处于探底过程中。在缺乏房价上涨预期支撑下,仅靠刚性需求很难支撑市场持续回暖的现实。
居民购房释放节奏出现后移
近日,中指研究院公布了《2025年10月居民置业意愿调查报告》。其结果显示,10月居民购房信心继续下降,购房释放节奏出现后移,房价预期延续弱势,楼市改善预期相对不足。
![]()
其中,三四线城市居民购房信心下降最为明显,环比下降2.9个百分点;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居民购房信心稳中有降,环比下降约1个百分点。
点评:十月居民置业意愿调查报告清晰揭示了,当前楼市信心仍处下行通道,且呈现普遍性走弱、结构性分化两大特征。居民“不敢买、不愿买”的心态,正成为楼市回暖的最大阻力。
中央发文,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建设运营城市基建
11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
其中指出,行业主管部门和各地方结合实际细化民间资本参与项目建设的具体要求,由项目审批(核准)部门按权限审核民间资本参与情况、确定持股比例。对各地方规模较小、具有盈利空间的城市基础设施领域新建项目,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建设运营。
点评:这份《若干措施》的出台,标志着促进民间投资从宏观倡导进入了机制性破冰的关键阶段。
通过政策激活最具市场嗅觉的民间资本,为城市基建注入新活力,逐步扭转民间投资持续下行的预期。
信息来源:国家统计局、丁祖昱评楼市、证券时报、红星新闻、界面新闻、澎湃新闻、中指研究院、乐居财经、中国房地产报等,特此感谢!
点击下图,了解详情↓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