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误解沉默,以为它是情绪的空白,是无话可讲的尴尬。但其实,很多时候沉默是成年人深思熟虑后的主动抉择,并非内心毫无波澜,而是深知争辩与倾诉已无必要。
年少的我们,总爱用言语刷存在感。被误解就急忙辩解,被否定便大声反驳,一点委屈都要絮絮叨叨说个不停,好像只有这样,才算捍卫了自己的立场。那时的我们天真又执拗,觉得话语能消除一切误解,抚平所有矛盾。然而随着年龄增长,我们渐渐发现,有些隔阂难以靠言语来消除,有些观念差异也无法靠解释来改变。
曾与朋友在深夜争论一件已有定论的事,我摆事实、讲道理,可他始终站在自己的立场反驳。争到口干舌燥时,我突然觉得无趣。我们争的早已不是事情本身,而是那份不愿低头的好胜心。那一刻我选择沉默,不是被说服,也不是妥协,而是明白:对不想理解你的人,说得再对也是白费;对不在乎你的人,情绪再激烈也是徒劳。
沉默体现着成年人的通透。遇到蛮不讲理的路人,我们侧身避让,不是懦弱,而是不想浪费时间;面对亲友的固执,我们尊重他们的选择,不是冷漠,而是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这种沉默,是把情绪放在心底,把精力留给值得的人与事,是历经风雨后的理智与从容。
我们要学会在沉默中安放情绪。没说出口的话,会化为内心的坚定;忍住的辩解,会变成通透的释然。毕竟,真正懂你的人无需多言,真正在乎你的人自然会包容。对于不值得的人和事,沉默就是最有力的回应——不是没情绪,而是没必要再为此耗费情绪,也没有再说的价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