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李茂佳 马嘉豪
近日,重庆旺汪家园宠物中心官方账号发出紧急求助:基地资金已濒临枯竭,2000余只“毛孩子”正嗷嗷待哺,亟待爱心人士伸出援手。
“旺汪家园”是流浪生命最后的避风港,而默默守护着这座“生命孤岛”的,是一位75岁老人,他叫陈明才。
自1993年偶然领回一只流浪狗起,老陈便踏上了长达32年的救助之路。
“我觉得救助猫狗其实是一种自我教育,一种生命的升华。它们早已融入我的生命,就像我的孩子一样。”可近两年来,家园如何生存,成为陈明才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
偶然结缘
32年走出一条生命救助路
重庆九龙坡区白市驿镇许家湾附近、占地15亩的旺汪家园基地就坐落于此。
虽已年过七旬,陈明才却精神矍铄。一米七左右的身高,架着一副眼镜,说起话来中气十足。但面对小狗小猫,老陈又温柔十足。
与记者交谈时,他正怀抱着一只尚未睁眼的小奶狗。身旁的碗里盛着牛奶,牛奶被老陈吸进针管,又一口一口喂给小家伙。
![]()
陈明才正在给刚救助的小奶狗喂奶。
“这是昨天刚救助回来的。”喂饱后,陈明才把小狗抱进车里,用被子裹住它小小的身子。“你看,多乖呀。”他凝视着酣睡的小奶狗,嘴角不自觉漾起笑意。
“对我来说,救助流浪猫狗就是一条不归路。”陈明才与流浪狗的羁绊,始于1993年那只名叫KK的小狗。彼时经营餐饮生意的他,外出采购食材时,偶遇了那只眼巴巴望着他的小家伙。
“我给了它一块肉,由于着急采购,便随口说‘想吃就在这等我回来’”。让陈明才没想到的是,当采购完所有食材折返时,KK竟真的在原地守候,一路跟着他回了家。
这次偶然相遇,开启了陈明才长达32年的救助流浪动物之路。到1999年底,陈明才救助回来的猫狗数量已飙至五六十只,他不得不租下多套住房,并聘请工人专门照料。
救助路上也伴随着心痛与遗憾。陈明才长叹一声,回忆起20多年前的那只萨摩耶狗,“脊椎断了,我抱着它跑到医院,医生却说神经已压迫膀胱,无法自主排泄,只会越活越痛苦。”
那是陈明才生平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选择让“毛孩子”安乐死。这成为陈明才心底永远的刺,也让他救助的心更加坚定。
2000年,为给“毛孩子”们更宽敞的空间,陈明才举家搬迁至房价较低的九龙坡区白市驿镇,购置了一套住房,还额外租下附近的房屋和农家小院。
![]()
流浪狗救助基地。
2012年、2013年,陈明才又两次从运贩车辆中救下1000多只狗,让基地规模陡增。先后3次搬迁基地,一次比一次面积更大,每一次扩容,都是对他人生的一次“倒逼”。
散尽家财
2000多只“毛孩子”的生存重压
2000多只猫狗的日常,是每天“嗷嗷待哺”的压力。陈明才算过一笔账:单日的吃食约3000元,每月水费、电费超千元,再加上房租、猫狗们的医疗费,一个月总支出接近30万元。
这串冰冷的数字,压得陈明才喘不过气。为了养活这些被遗弃的小生命,陈明才早已耗尽经商多年的全部存款,甚至不惜变卖了房产与车辆。
“欠了不少账,很多时候都是拆东墙补西墙。”他苦笑,“好在困难时总有全国爱心网友的捐款支撑,吊着一口气往前走”。
![]()
陈明才救助的流浪猫。
常年为上千只“毛孩子”奔波,陈明才吃饭毫无规律,常常一天只吃一顿晚饭。2017年,胃癌找上门,他躺在病床上,兜里连治疗费都没有,脑子里却只有一个念头:“我倒了,这2000多只毛孩子怎么办?”
万幸的是,爱心人士伸出援手,手术顺利完成,可这场生死劫,并没有让他停下救助的脚步。
每年年底的义卖,曾是重要的资金来源,如今却遭遇滑铁卢:“前几年经济好时,35元一本的台历能卖15000本,今年预计只做4000本。”
面对临近的年关,陈明才满面愁容:“按风俗年底该清欠,现在还有十几万欠款还不上。”即便如此,他接收被遗弃动物的脚步从未停歇。记者探访基地时,仍能看到十几只刚获救的小狗正在接受隔离检查。
“救助不会停,但我们商定了一些救助原则:优先救助伤残病重、生命垂危的遗弃猫狗,救命是第一要务。”他语气坚定,“哪怕它最终死在输液台、手术台上,我们尽力了就无憾。就算救不活,也绝不会让它暴尸荒野,一定会带回基地好好安葬。”
“干到干不动为止”
探索“以商养善”之路
散尽家财,32年来坚守在救助流浪猫狗路上,值吗?
陈明才的答案毫不犹豫:“对我来说无所谓值不值。体力上确实累,但就像歌词里唱的‘痛并快乐着’,我是辛苦并快乐着。”
这份坚持,却让儿子的不解与隔阂。“分歧很大。”陈明才无奈地摇了摇头,“儿子觉得养一只两只、十只八只都能理解,但是像我这样大规模的救助,完全把自己生活节奏打乱了,他很不认可。”
小时候,儿子甚至红着眼抱怨:“我在你们心里,还不如那些流浪狗”。
谈及对儿子的疏于陪伴,陈明才的愧疚藏不住,“可这些猫狗救回来了,就不能不管,我做不到撒手”。
![]()
陈明才和他救助的流浪狗。
如今,这些“毛孩子”成了他最大的情感寄托:“它们给了我太多情绪价值,只要看到它们健康撒欢地跑,我就心满意足了。”
可日渐增长的年岁,成了他最焦虑的难题:“我还能做多久?还能撑多久?就算想做,身体也可能跟不上了。”
陈明才坦言,当下最迫切的是“交班”,“我不想把一个烂摊子留给别人,这条路要走下去,必须打造一支专业、职业化的团队,走‘以商养善’的路子,现在我们已经在尝试了。”
32年救助路,让他看透了很多:“我不后悔,真正体会到‘人要做到无畏,只能无私’,也懂了钱财乃身外之物。”
这份坚守背后,离不开爱人的并肩同行:“我们就像相互搀扶着在泥潭、沼泽里走,她心地善良,陪着我吃苦,从没抱怨过。”
谈及退休年限,陈明才笑着说:“干到干不动为止。”他给自己定了5年计划,“这5年,既要打造好团队,也要找好接班人。等到一切成型,我才能安心。”
而他心中,还有一个亏欠爱人的未圆心愿:“年轻时我们都爱旅游,当年做生意时,就说好要带她驾车环游中国。等把救助的担子交出去,一定要兑现这个承诺。”
一边是亲情的亏欠与一生的清贫,一边是对2000多只“毛孩子”割舍不下的牵挂,陈明才在这条“不归路”上,执拗地走着。
至于眼前的困难,老陈说,经过爱心网友的捐赠,基地已筹集到6万余元,可以解一下燃眉之急。同时,今年的爱心台历义卖活动已经上线,“买多买少都是为小生命送去一份温暖与希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