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土穆的面包店被炸成废墟,郊外难民营的孩子捧着空碗哭嚎——持续一年半的战火,让苏丹5000万人口里,1170万人成了流离失所的难民,3000万人等着救命粮。就在国际社会盼着停火协议落地时,身着军装的布尔汉站在杰济拉州的废墟前喊话:“不消灭叛军,绝不收手!”这位手握苏丹军权的强人,此刻的强硬表态,把这个非洲国家推向了更危险的边缘。
布尔汉能坐到主权委员会主席的位置,靠的是“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狠劲。这位从苏丹军事学院走出来的将军,早年在达尔富尔冲突中崭露头角,2019年趁巴希尔政权倒台时发动兵变,踩着权力真空上位。他曾和快速支援部队(RSF)首领达加洛称兄道弟,联手掌控过渡政权,如今却反目成仇,用他的话说:“要么我掌权,要么苏丹完蛋。”这种敢打敢拼的性格,让他在军方根基稳固,但也把国家拖进了内战泥潭。
![]()
拒绝停火的背后,是布尔汉的军事底气。他掌控着苏丹正规军的核心力量,控制着喀土穆的总统府、机场等关键设施,还牢牢攥着石油资源——苏丹60%的石油产区仍在政府军手里,这是他撑下去的“钱袋子”。11月14日演讲时,他指着身后的坦克集群说:“我们的炮弹还能再打半年。”话音刚落,旁边的士兵就朝天鸣枪示威,尘土飞扬中,不少当地民众举着国旗欢呼,这些被民族主义情绪点燃的支持者,成了他强硬路线的后盾。
但硬撑的代价,全压在了普通人身上。喀土穆市民阿卜杜拉的遭遇很具代表性:冲突前他开着小超市,如今店面被流弹击中,妻子带着孩子逃到埃及,他留在原地靠给政府军修坦克换口吃的。“一袋面粉从500苏丹镑涨到3000镑,就算停火,我也回不去从前了。”联合国数据显示,苏丹的粮食缺口已达120万吨,每天都有儿童死于饥饿和战乱。布尔汉虽在演讲中承诺“战后重建家园”,但民众的肚子,显然等不起那么久。
这场内战早已成了大国博弈的棋盘。美国拉着沙特、阿联酋搞“四方斡旋”,想把苏丹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可布尔汉压根不买账,直接让外交部长放话“不承认这个机制”。他心里有更靠谱的靠山——埃及和埃塞俄比亚。埃及悄悄给政府军送了50辆装甲车,埃塞则帮着封锁RSF的补给线,条件是战后共同开发尼罗河水资源。这种“选边站”的算计,让布尔汉在国际上虽受孤立,却保住了军事优势。
矛盾的是,布尔汉的强硬里藏着软肋。RSF控制着达尔富尔的金矿,靠着卖黄金换武器,实力越打越强;更棘手的是军费压力,苏丹每月军费开支达1.2亿美元,而石油收入只剩战前的三成,他只能靠借贷维持,如今外债已飙到650亿美元。有军官私下透露,部分士兵因欠薪开始哗变,这也是他急着号召民众参军的原因——实在没人可用了。
布尔汉的逻辑很直白:只有彻底打垮RSF,才能牢牢掌控权力,至于民生和外债,都是“战后再算的账”。可他没算到,战火越久,国家越散。现在南部的部落已开始闹独立,北部的粮食危机引发暴动,他的“尊严之战”,正在变成“毁灭之战”。国际红十字会的官员直言:“再打三个月,苏丹就真的救不回来了。”
布尔汉用枪杆子赌国家未来,赢了或许能稳坐江山,输了就是万劫不复。但对苏丹民众来说,无论谁赢,他们失去的家园和亲人都回不来了。
你觉得布尔汉的强硬能换来和平吗?苏丹这场内战,还有体面收场的可能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