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仅有的一间展厅
不久前,去了一趟大连瓦房店市博物馆。对这个地方,我是十分失望,这十分失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空间十分狭小。博物馆就设在一个平房的院落里,仅有的一个展厅还是东偏房,正房被办公区占领。
博物馆外面的一排门市,挤满了理发店、周易八卦店、复印打字店等。
![]()
博物馆外面的一排门市
第二,文物摆放无序。虽然可以看出来文物是按照时间顺序摆放的,但也出现了“时空错乱”,汉代之后跳到了清代,之后又回到了民国,让人搞不清楚博物馆陈列这些文物的依据到底是什么。
![]()
相机美化了画面,文物展柜昏暗,看不清文物细节
![]()
![]()
露天摆放的文物
博物馆的随性还体现在金代两件铜釜和铁釜上,它们就恣意地露天摆放在中间展柜的一头,展示牌是用纸打打印上去的。这种展览文物的方式,我在其他博物馆见所未见。
昏暗的灯光、玻璃蒙尘,无论如何,你都无法将眼前所见与中国经济百强县的联系在一起。
从唯一一间博物馆展厅走出来,我向旁边一位肩膀上搭着毛巾的中年男人打听博物馆是否还有别的展厅。我原以为这位男士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只不过抽空洗了个头。后来我发现,并非如此。他是理发店的顾客,他理发结束,正在这里休息。理发店的旁门就直接冲向了博物馆小院。
![]()
理发店的毛巾、大褂就挂在博物馆院内
我愈发觉得瓦房店市博物馆有些肆意而为了:墙根,随意堆放着几尊没有头颅的石头佛像,“大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牌匾就挂在一侧的墙上;
“羊官堡”的石头匾额也堆在地上,任凭风水日晒,自然损毁。
![]()
露天对方的石头佛像
瓦房店市博物馆设在这里倒也有纪念意义。因为这个院落所在地,就是“瓦房店”这三个字的由来。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一户姓曲的人家在这里建起大瓦房,开立大车店,供过往路人食宿,后来,人们就将这里俗称为“瓦房店”。到了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东清铁路(今长大线)试通车、设站,以建筑物和客店命名,顺便取了“瓦房店”为站名,就这样一直称呼至今。
![]()
不仅文物少,而且摆放无序
即使这处平房具有纪念意义,但,博物馆真的必须设在这里吗?
即使必须设在这里,但文物的陈列真的必须这么随意吗?
当历史对一座城市而言可有可无时,当一座城市并不以自己的历史引以为傲时,即使它是经济发展“全国十强”,这座城市也是会被人轻视的。辽远书局,专注辽宁地域历史与文化。#大连##博物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