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法学研究
《法学研究》论坛征稿启事
主题: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绿色图景
投稿要求:应征稿件题目自拟,篇幅以2.5万字左右为宜,并请注明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绿色图景”征文。
截稿日期:2026年5月31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法治建设紧跟时代脉搏,不断构建和完善绿色发展法律保障体系。围绕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国修订了野生动物保护法、畜牧法、森林法、水法、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节约能源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环境保护税法等一系列现行法律,制定了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湿地保护法、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国家公园法、原子能法、能源法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法律。与此同时,我国民法典确立了绿色原则,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工作也正稳步有序推进。绿色发展法律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既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也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绿色发展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及各方面,既关乎生态环境保护,也关联传统产业结构调整、生产生活方式变革;既蕴含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机遇,也面临转型中的各类挑战;既需要国内各领域、各区域协同推进,也需在全球绿色发展进程中发挥引领作用。面对绿色发展进程中复杂多元的议题,法律作为国之重器,需如何精准应对以提供坚实保障,法学研究当如何深化理解、形成科学解决方案,殊值关注。
可以想见,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过程中,将有大量新法律问题敦促新法律方案之产生,也将有大量新生事物需要配给新法律制度。法治建设和法学研究对绿色发展的回应,不仅需要进一步充实调整环境法、能源法、自然资源法等具体法律部门和领域,而且需要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行整体性全局性的绿色化改造。因而,需要一体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需要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图景增赋绿色发展的鲜明底色。具体而言,需要与时俱进地积极开展促进碳达峰碳中和、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法律的研究论证,需要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制度的构建与完善,需要深入探索循环经济对物权制度、税收政策、企业社会责任等的变革要求,需要对绿色金融、绿色贸易等新举措新要求作出制度回应与学理阐释,需要对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开展融贯性研究。如此种种,难以一一列举。在此基础上,也更需要进行具有哲理性、体现综合性的理论体系建构研究。
鉴此,2026年《法学研究》论坛以“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绿色图景”为题,诚挚向海内外学界同仁公开征集佳作。我们热切期待融通理论与实践、立足中国又具备国际视野、勇于直面现实难题并善于提出建设性方案、既有理论创新又注重扎实论证的力作。应征稿件题目自拟,篇幅以2.5万字左右为宜,并请注明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绿色图景”征文。征稿截止时间:2026年5月31日。
《法学研究》编辑部
2025年11月
点击进入下方小程序
获取专属解决方案~
责任编辑 | 郭晴晴
审核人员 | 张文硕
本文声明 | 本文章仅限学习交流使用,如遇侵权,我们会及时删除。本文章不代表北大法律信息网(北大法宝)和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律意见或对相关法规/案件/事件等的解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