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时讯(编辑孙琳 通讯员/张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其治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来,广州市南沙区南沙街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号召,依托南沙街社工服务站项目,通过创新社区治理模式,特别是引入“五微模式”,为社区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郭启华等撰写的《广州南沙通过“五微模式”赋能基层社区治理的调研报告》,系统总结了南沙街在“五微模式”赋能社区治理方面的实践探索与成效经验。报告提出,南沙街通过举办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活动、社工能力提升培训等方式,南沙区不断提升治理力量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为“五微模式”的推广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积极探索线上线下同步议事的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议事效率和便捷性,使得居民能够更加方便地参与社区事务的讨论和决策。同时,南沙街还注重整合社区资源,动员多方力量共同参与行动实施,形成了有效的治理合力。这些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做法不仅为南沙街“五微模式”在南沙区的推广提供了有力的借鉴和参考,还为其他社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模式。以下是记者与报告撰写团队的对话。
问:五微模式如何形成可执行的闭环?
答:可以把落地路径描述为一个统一入口、三张清单、五个环节的闭环。统一入口是社区的受理台账,既包括线下窗口,也包括线上小程序。三张清单分别是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和时限清单。五个环节依次是:集合微力量,明确由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牵头,网格员、物业、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同步到位;发现微问题,通过网格日常巡查和居民随手拍进入台账,并按轻重缓急进行分级;开展微议事,按周召开议事会,必要时下沉到楼栋圆桌,把责任人、预算和物资安排讨论清楚;实施微行动,按既定的责任分工推进,过程全程留痕、节点可追溯;实现微治理,完成后组织复核和回头看,把有效做法沉淀为可复用的微制度。
问:推广到其他街镇需要哪些前置条件?如何落地而不走样?
答:前置条件包括四方面。组织方面,需要以党建为牵引,形成社区党委、居委会、物业、社工机构和志愿者共同参与的协同架构。能力方面,需要常态化的网格员和楼栋长队伍,并建立微议事主持人的人才库。数字方面,需要一个统一入口,满足跨部门协作和数据留痕。资金方面,需要设置滚动的微项目基金,并配套简化的报账规则。落地图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完成组织搭建、流程固化和指标口径统一;二是选择两到三类高频场景先行试点,例如楼道杂物清理、文明养宠、小微公园维护,同时完成主持人与数据管理员的训练;三是扩大到全域网格,建立每周议事、每月通报、每季度复盘的工作节奏,并发布第一批可复制的微制度范本;四是开展交叉互评和复发率专项整治,把成熟做法纳入街镇制度清单,形成常态资金池和社会组织准入目录。
责任编辑/王珊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