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人民网记者 汪瑞华
2020年新申请认定博士人才不足百人,2024年增至374人;每年新招引大学生从1.6万人增长到10万人,今年预计突破12万人;“紫云英人才计划”实施以来,累计引进博士后230人……
近年来,一批批人才汇聚芜湖,倾情倾力、献才献智,与这座城共同成长、相互成就。
从“引项目”到“引人才”,从“重招商”到“重招才”,芜湖正在用理念的转变,促进产业的提升。
![]()
芜湖滨江夜景。芜湖市投资促进中心供图
招才
今年7月,北京大学博士潘学飞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家乡芜湖,目前就职于凤鸣湖畔的奇瑞全球技术创新中心开阳实验室。
回来之初,北京的互联网和科技企业也曾向潘学飞抛出过橄榄枝,但在去留之间,潘学飞决定“雁归巢”。
“一方面有家乡情结,希望把所学用在家乡发展上,另一方面,是基于奇瑞提供干事创业的平台。”潘学飞直言不讳,来到奇瑞,希望能成为家乡科技创新的一份子,尽自己的一份力。
“虽然学的是心理学,但与奇瑞智能化发展中的人机交互高度契合。”潘学飞继而解释道,目前从事的方向是智能交互领域的创新和应用,主要内容就是让汽车通人性、能共情、懂用户、更聪明。
瞄准汽车产业,芜湖市以奇瑞为龙头的首位产业实现“整车-零部件-后市场”的全方位发展,截至目前,已集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2000多家。
数据统计,和潘学飞一样,奇瑞全球研发总部目前已入驻研发人员1.2万人,形成了一支规模庞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这些人才的汇聚,不仅是奇瑞在技术创新、产品迭代和市场开拓中敢于“亮剑”的底气所在,也是“技术奇瑞”品牌形象的有力支撑。
芜湖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欣认为,人才战略不仅是把人吸引来,更重要的是聚焦产业发展、围绕企业需求,为他们搭建创新创业的平台。
![]()
2025年紫云英金秋人才季活动。芜湖市委人才工作局供图
2021年,芜湖市张开怀抱,推出紫云英人才计划,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一石激起千层浪。自计划实施以来,芜湖市新增高层次人才团队420个,领军人才1236人、高端人才1.14万人、就业大学生36.1万人。形成了科技领军人才加速集聚、高端人才数量领先、青年人才近悦远来的生动局面。
引智
从安徽省内来看,合肥有中国科大、国家科学中心等大学大院大所,所以把平台建设作为服务人才发展的重中之重。相比之下,芜湖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缺乏高能级的大学大院大所。
“因此,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尤为关键。”在芜湖市委书记宁波看来,芜湖要走的是“草根逆袭”之路,是一条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的破局新路。
产业发展呼唤人才,产业跃升吸纳人才。
![]()
青年人才近悦远来。芜湖市委人才工作局供图
“00后”戴树青,在来到芜湖之前,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信息专业的在读博士研究生。
今年7月,戴树青加入安徽高等研究院牵头的校企联合项目,就职于埃夫特研发中心,主攻课题是工业机器人轨迹规划和机器人抖动抑制技术。
![]()
国际工程师学院。芜湖市教育局供图
“进企实习,不仅提供了宿舍,还安排有生活津贴,住在安徽工程大学国际工程师学院,吃食堂、用体育馆、泡图书馆,和在校生一样。”提及初到芜湖的感受,戴树青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便利。
除了生活上,工作上同样近水楼台。
戴树青告诉记者,在埃夫特研发中心,每个课题组都配备一名企业导师,平时在研究过程中,可以随时找导师沟通讨论。另外,也会去机器人学院和机器人车间,就地做轨迹规划实验和抖动数据的采集。
在他看来,校企项目的联合培养,等于把实验室搬到车间产线,接触到的都是产品研发和技术迭代过程中碰到的真问题,更有助于推动科研工作的开展,也更有利于科技成果的转换。
谈起未来,戴树青早有计划,准备的论文方向就是课题的主攻方向,等到毕业后,还有继续留在芜湖的打算。
聚力
一座城市高质量发展高不高,关键看人口增长的数量和质量。高质量发展,说到底,落脚点就是人才的集聚。
走进安徽佑赛科技有限公司展厅,摆放在中间的压缩空气储能沙盘格外醒目,各式储能设备装备,讲述着“双碳”战略的生动实践。
佑赛科技是一家立足芜湖、业务覆盖全国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从事研发和技术攻关的人员中,25%都是硕博毕业。
公司创始人是清华大学博士、公司荣誉董事是清华大学EMBA、公司执行总裁是清华大学博士……用佑赛科技副总经理刘嘉楠的话说,就是“含清量”高,这也就意味着“含新量”高。
![]()
俯瞰芜湖梦溪科创走廊。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出生在广东,念书在北京,工作在深圳,如今扎根在芜湖的刘嘉楠,说起在这的工作感受时脱口而出,“有平台,有关爱,有暖心,很有归属感”。
“不仅提供了人才公寓,还分配了畅行芜湖的‘人才码’,来到芜湖工作,基本不用操心衣食住行。”刘嘉楠说,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可以安心搞科研。
从看好芜湖,到扎根芜湖,刘嘉楠用一连串的“好”来形容芜湖,“区位好、生态好、政策好,氛围也好。”在她眼里,她和芜湖“双向奔赴”,这里有家的感觉。
![]()
坐落在神山公园里的紫云英人才会客厅。人民网记者 汪瑞华摄
对于人才,芜湖除了提供真金白银,还拿出真心实意:在安徽率先成立人才集团、因地制宜打造城市书房、建立紫云英人才会客厅……一系列落地见效的优质举措,让城市品质更好,包容性更强。
值得一提的是,芜湖把城市最具景观特色和人文特色的地段拿出来,布局建设18个创新园区,重点打造“鸠兹科创湾”,营造更具黏性的人才创新生态。目前已有13个园区投入运营,入驻各类科创型企业超400家。
![]()
人才专题畅聊早餐会。芜湖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供图
前不久,在紫云英金秋人才季活动上,芜湖市发布了未来三年的“人才愿景”:招引3000+博士人才、延揽10万+工程人才、集结50万+青年人才。
从紫云英广纳天下士,到海聚奇才诚邀四海精英,芜湖,正以更开阔的胸怀,更创新的平台,呼唤人才并肩前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