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台提出这样的问题:老板与工人究竟是谁养活了谁?
这种问题的提出,就说明主流意识还停滞于改革开放前;人们会说:当然是工人养活了老板。其实,这种表达很有问题。做一个简单的归谬,就会发现经济上的事要比口号复杂的多。中国现在有1亿多的个体小老板,有4700万家企业,如果他们全部退出经营,绝大多数的劳动者都将失去工作,老板生活依旧,马云可以去新加坡、英国买房子,而失业的工人怕是要去申请救济金了,这就是现实。
![]()
所以,要有系统思维,少一些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
经济是一个从生产到消费的系统工程,分工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现代大生产裂变出无数的序,从而有了财富创造有奇点爆炸,现在全球一天所创造的财富,超过人类文明之初二千年财富创造的总和,那么,什么是生产的第一要素?这就要有一个经济学的思维。
哲学的思维会说是:劳动。
所以马克思会用一般劳动时间定义财富的分配,这是哲学家视角,追究的是绝对性的存在;经济学不会这样思考问题,经济学考虑的是人就在那,为什么同样都在劳动,印度很穷,而北欧很富,这是分析的视角,从而得出了决定一个市场繁荣的是单位资本密度的结论。
![]()
没有资本对生产全要素的组织,就没有现代意义的大生产。
即便回到政治经济学的视角,也应该说资本与劳动是共生关系,不存在谁养活谁的问题,一切在平衡。
那么 ,谁决定了分配的平衡?
马克思告诉我们资本控制了生产全要素,具有统治力,因而是资本决定了分配,这还是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社会分配并不是剩余价值公式中的二维关系,分蛋糕是财政、企业、居民三维关系,即权力、资本与劳动的三个维度。谁是老大?2021年民企总利润29150亿,缴税9.8万亿,财政加上土地出让金、个税、非税收入等,总收入30万亿多,财富的绝大头在财政手中,而不是在资本家手中。
![]()
也就是说,企业与劳动者都是做蛋糕的,财政才是分蛋糕的。
我们与其去追究谁养活了谁的问题,不如去追究财富分配的公平,有两种公平,一种是市场公平,另一种是社会公平。市场公平取决于税收,税收高则企业与员工双杀,而市场的工资中位数取决资本与劳动的供求关系,资本密度越高,工资中位数也越高,政府的责任是反垄断;社会公平取决于政府的核心价值取向,最终体现于全民共享的社会保障体系与平权主义。
后者做得最好的是北欧。
北欧社会保障支出在GDP的占比30%,中国3%左右,假设,我说的是假设,中国把全民共享的社会保障支出占比提升到30%,会释放出趴在银行里的巨量的防御性储蓄,消费不用刺激也飞起来了,年底就可以结束耗时五年通缩。
于是,有了最后一个问题,中国目前为什么不能把社会保障支出占比提升到30%?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