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曾公开表示最崇拜美国第七任总统杰克逊,但其内心最渴望成为的却是罗斯福。
罗斯福不仅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四届的总统,更是真正推动美国成为世界强国的关键人物。
他究竟凭借怎样的能力赢得如此崇高的历史地位?这位四次连任的总统又为美国作出了哪些不可磨灭的贡献?
![]()
罗斯福曾两次将美国从危机中拯救出来,第一次是1933年的大萧条,第二次是1941年爆发的太平洋战争。
1933年罗斯福宣誓就职时,接手的是一个接近崩溃的国家。
大萧条如瘟疫般肆虐,全国失业率高达25%,工业生产比1929年暴跌46%,农产品价格跌至谷底,超过五千家银行倒闭,九万多家企业破产。
当时经济学家预测,美国若不采取行动,可能走向社会主义或法西斯主义。
![]()
美国共产党在工人中的影响力迅速扩大,右翼民兵组织也开始活跃,国家处于分裂边缘。
罗斯福并未像前任胡佛那样依赖市场自我调节,而是借鉴苏联经验,以行政手段干预经济,推出了著名的“罗斯福新政”。
新政的第一步是解决银行危机,罗斯福上台后立即宣布银行假期,关闭所有银行四天,随后通过《紧急银行法》授权联邦政府接管濒临破产的银行。
仅用四天时间,美国人对银行系统的信心得以恢复,存款开始回流,挤兑风潮迅速平息。
![]()
第二步是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和《农业调整法》,规定最低工资标准,保障工人集体谈判权,限制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同时政府向农民发放补贴,控制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价格,使濒临破产的农民重获希望。
最关键的一步是推行“以工代赈”政策,政府直接雇佣失业工人修建道路、桥梁、学校和医院,高峰期雇佣人数达330万。
这一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提振经济的战略,不仅源自罗斯福,甚至对今天的中国仍有借鉴意义。
到1937年,美国工业生产指数已恢复至1929年水平,失业率从25%降至14%,国民生产总值增长50%。
![]()
若非罗斯福新政,美国梦或许无从谈起。而罗斯福第二次拯救美国,是带领美国参加二战,战争带来的军工需求使美国彻底摆脱大萧条阴影。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美国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2400多名军人丧生,1200余人受伤,美国本土首次遭受直接攻击。
当时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情绪浓厚,不少人主张与日本讲和,甚至建议放弃太平洋地区。
然而在珍珠港事件第二天,罗斯福在国会发表著名的“国耻日”演讲,彻底点燃美国民众斗志,推动美国参战。
![]()
参战后,罗斯福一方面指挥美军在太平洋和欧洲两线作战,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外交斡旋。
在太平洋战场,他支持麦克阿瑟的“跳岛战术”,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战果;在欧洲战场,他坚持“先欧后亚”战略,与英国、苏联结成反法西斯同盟,同时为战后世界格局重塑暗中布局。
罗斯福领导美国参加二战,不仅是为击败法西斯,更是为改写世界秩序,使美国登上世界之巅。
这位轮椅上的政治家,比许多站立者看得更远、想得更深。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派出200万军队赴欧参战,向盟国提供110亿美元战争贷款,最终却在巴黎和会上被英法排挤。
![]()
威尔逊总统提出的“十四点原则”被搁置,凡尔赛体系将美国排除在外。
罗斯福吸取这一教训,决心不仅赢得战争,更要主导战后秩序。
罗斯福深谙权力制衡之道,他既不希望英国继续主导世界,也不愿苏联一家独大,而是致力于构建由美国主导的两极格局。
1945年雅尔塔会议上,身患重病的罗斯福虽面色苍白地坐在轮椅上,却仍以清醒的头脑和高超的谈判技巧,一方面承认苏联在东欧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与英国默契控制西欧,同时说服斯大林同意苏联加入联合国,并承认中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为美国在联合国中奠定主导地位。
![]()
比政治霸权更令人称绝的是罗斯福构建的经济霸权,1944年7月,44国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签署协议,确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成为唯一可与黄金兑换的货币。
从此美元成为世界储备货币,美国得以通过印钞向全球征收铸币税。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成立更是锦上添花。
表面为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实则为美国控制全球经济的工具。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困难国家提供贷款时,要求其接受美国制定的经济改革方案;世界银行为发展中国家基建提供资金时,项目承包商多为美国公司。
通过这两个机构,美国不仅输出资本,更输出制度和价值观。有人称此为罗斯福的“阳谋”,也有人批评这是美国霸权主义。
但不可否认,这一战略不仅使美国赢得战争,更赢得战后和平。
过去80年来美国能维持世界霸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罗斯福留下的政治遗产。
雅尔塔体系确立美苏两极格局,使美国能以对抗苏联为名团结西方世界;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霸权,使美国能通过货币体系向全球征税。
![]()
若无这两大体系,今日世界或许是英国继续主导、苏联独霸或群雄割据的局面,而绝非美国独霸的格局。
罗斯福不仅善于作战,更精于谋算,遗憾的是这位改变世界格局的伟人未能亲眼见证胜利。
1945年4月12日,距德国投降不足一月,罗斯福在佐治亚州温泉镇因脑溢血猝逝,享年63岁。
尽管他已离去,其政治遗产却持续影响世界,最直接的是将美国从区域性大国推升为全球霸权。
![]()
战前美国虽经济总量世界第一,但在国际政治中仅是美洲领袖,难以插手欧亚事务;战后美国则成为真正的全球霸主,从欧洲到亚洲,从拉美到中东,凡有重大国际事务处,必有美国身影。
这一地位转变非凭运气,而是源于罗斯福的战略布局与政治手腕。
为何美国民众如此信任罗斯福,允其连任四次?
答案很简单,他确实具备这样的能力。
华盛顿主动放弃连任,开创总统任期不超过两届的先例,此后历任总统皆遵循此传统,唯罗斯福在国家和人民强烈要求下四次参选并获胜。
![]()
当然成就越大,争议也越大。罗斯福新政确实扩大了联邦政府权力,改变了美国传统政治格局。其晚年确有独裁倾向,这一点不容否认。
1937年当最高法院多次判决新政法案违宪时,罗斯福曾提出扩充最高法院、增加支持新政的法官。
此提议在国会遭到强烈反对,连民主党内部都批评他破坏三权分立原则。
但在大多数美国人心中,罗斯福仍是功大于过的英雄。在各历史学家的总统排名中,他始终稳居前三,仅次于华盛顿与林肯。
![]()
原因在于当美国最需要强有力领导时,是他挺身而出;当国家面临存亡危机时,是他力挽狂澜。
华盛顿创建了美国,林肯拯救了美国,罗斯福则将美国推向世界之巅。
回望历史,罗斯福确实是美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总统,其经历难以复制,其成就后无来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