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沈阳日报)
转自:沈阳日报
11月13日,走进沈阳政务服务大厅,办事窗口前不再是人头攒动的排队景象,取而代之的是井然有序的服务环境和热情高效的工作氛围。这正是沈阳市近年来聚焦政务服务数字化创新,以“数智+场景”双轮驱动改革带来的变化。
数字赋能
“极简办”“智能办”成为常态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健全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建设开放共享安全的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沈阳坚持需求导向,统筹技术手段、服务规程、制度规范、场景建设,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更优、数据共享度更优、业务协同性更优、服务体验感更优,全力打造“办事满意”之城。
创新建立“一次提交、全程复用”的“极简审批”模式,累计推动2619项申请材料和信息实现“只提交一次”或“免于提交”。率先建成7大类1175个智能化服务场景,涵盖“跨层级、跨部门、零材料、智能办、秒批秒办、都市圈通办、证明在线开具”类型,极大提升了办事效率,减轻了企业和群众负担。
“过去,办理企业登记需提交多份纸质材料,跑多个部门窗口,现在动动手指在网上就能办成。办理所需哪些材料,在网上都能提前查询清楚,办事越来越方便。”从事代办服务的李女士感慨道。截至10月中旬,全市依申请事项可网办率达到100%,平均申报时间缩短70%;“开办餐饮店”“公民信息连锁变更”等126个便民利企的“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场景上线运行,累计服务企业群众1571万次。
场景驱动
“高效办成一件事”提升群众获得感
技术创新的成果最终要落实到群众体验上。沈阳聚焦国家清单与地方特色,打造了一批标杆性智能场景,将改革成果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服务体验。
以“教育入学一件事”为例,通过系统对接和数据核验,彻底改变了家长们携带户口簿、不动产权证等诸多材料线下排队报名的传统模式,实现了“零材料、网上办”。仅在今年的入学季,就有13.8万名适龄学生通过线上方式成功报名。同样,“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已覆盖全市全部52家助产机构,并在国家规定事项的基础上,新增“参保缴费引导、姓名重名查询”等辅助服务。
为持续拓展政务服务“跨域通办”,沈阳累计上线“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等“都市圈通办”事项245项。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持续优化工程规划、联合验收等关键流程,制定新版事项清单和服务指南,更新11类审批流程。在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工程建设项目服务专区,为五里河新天地二期项目等776个工程建设项目提供服务。持续完善向开发区赋权机制,组织全市13个省级以上开发区梳理报送拟申请的省级权限26项。 ,沈阳政务服务向“好办、智办”跃升)
服务扩容
从“办事窗口”到“服务枢纽”
沈阳深化综合窗口改革,实现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场所综合窗口全覆盖,窗口数量压缩51%,行政资源得到有效释放。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线下增值服务专区,构建覆盖企业发展全周期的涉及财税、人力资源、法律、金融、惠企政策等免费咨询服务体系。打造“智慧信用服务专区”,为办事企业和群众提供“征信查询、征信解读、融资服务”三位一体的“一站式”免费咨询服务,有效满足了群众和企业多元化、专业化的信用与金融需求。持续深化“听劝、找茬”服务,通过政务服务“找茬”窗口发现并解决问题149个,办结率100%,切实提升了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
如今的沈阳,通过“数智+场景”双轮驱动,正持续推动政务服务从“可办”向“好办、智办”跃升,让企业和群众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温暖的政务服务体验。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吴妍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