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12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接受乌国家电视台专访时罕见提及顿巴斯方向的波克罗夫斯克(即“红军城”)战局。在被问及该地是否有撤军计划时,泽连斯基首次松口称:“我们不会为了几座已成废墟的城市,让士兵无谓牺牲。前线指挥官将根据具体态势决定是否撤离。”
这番话被多家俄乌媒体解读为一次“模糊性撤军授权”。泽连斯基并未下达明确命令,但通过“废墟”定性与“指挥官决定”的措辞,为红军城战场可能的全面撤退预留了政治空间。他并未像过往那样反复强调“必须坚守”,而是将战术判断权从最高统帅职权层级向下“交还”给军方,意图明显。
这类表述并非首次出现在乌克兰总统的舆论演讲中。2023年巴赫穆特陷落前夕,泽连斯基曾表示“士兵的生命高于任何一座城市”;2024年阿夫迪夫卡战线告急时,他同样宣称“交由将军判断是否继续”。但在每一次“交权”之后,实际效果往往是军事层面的后撤与阵地的放弃,而总统本人的政治责任则巧妙回避。
值得注意的是,红军城在乌克兰舆论场中一直被视为“坚韧防线象征”,其地理位置位于顿涅茨克西北,南控Kostiantynivka,北接Selydove,对顿巴斯东线具有枢纽意义。在过去六个月内,该区域始终是乌军在东部最吃紧的防线之一。泽连斯基此时改变口风,并公开使用“废墟”字眼,已为撤军舆论打下前置铺垫。
![]()
红军城已成“口袋态势”
从战场态势来看,乌军在红军城已几近陷入战术合围状态。美国智库战争研究所(ISW)在11月10日的日度战报中指出,俄军在Pokrovsk周边三面推进,南部兵力自Novoselivka方向北上,北部部队越过Myrnohrad外围,东线重火力集群自Rodynske—Vuhledar轴线强攻,已形成明显的“pocket tightening”(包围圈收紧)态势。
根据公开战场地图,目前乌军唯一可通行的西向撤退线路——T0504公路已被俄军远程火力覆盖,位于Kostiantynivka方向的道路通行能力极度受限,且俄军控制的高地对该撤离路线形成绝对制火优势。此外,红军城内铁路运输节点早在10月下旬即被摧毁,后勤补给严重依赖战术轮换车队和空投物资,实际支撑能力已达极限。
俄国防部11月11日晚发布战报称,俄南部军区空降兵、工兵与电子战部队在红军城东、北两翼成功切断乌军小规模撤离尝试,并摧毁多辆乌军后勤车辆。从地图上观察,红军城方向乌军已陷入无通畅补给、无有效增援、无机动后撤的“三无态势”,围困已成为事实,撤退窗口几乎关闭。
在这种情势下,泽连斯基选择“授权前线指挥官自行决定是否撤军”,并非出于战略机动,而是战场局势逼迫之下的被动姿态。其所谓“士兵性命优先”的说法,更像是提前为可能发生的大规模失地进行话术防火墙构建。
乌方舆论统一“降级口径”
在泽连斯基发表相关讲话后,乌克兰主流媒体迅速调整了对红军城的舆论叙述。11月13日,乌克兰国家通讯社、TSN电视台、《乌克兰真理报》等多家媒体陆续刊发类似报道,称红军城“早已失去战略意义”“城市基础设施几乎全毁”“撤军不会改变整体战局”,刻意将其“降维”成战术性据点。
这种统一口径的宣传逻辑与此前多场失地时如出一辙。2023年巴赫穆特撤军前,乌媒曾集中报道“城市被轰炸成焦土”;2024年阿夫迪夫卡弃守前,也普遍渲染“地形不利,火力不足,无军事价值”。这套“话术三部曲”——先是高调抵抗,再是结构性贬值,最后默许撤退——已成为乌克兰战争叙事中的“标准流程”。
红军城的“废墟化”表述,显然是一种政治降温技术。它既为总统的“非命令式撤军”提供正当性,又在舆论上提前做情绪管理,减轻撤退带来的战略形象打击。而对于战场上被围困的士兵而言,这类话术并不能改变实际处境,只是表明他们已被政治高层默许为可放弃目标。
西尔斯基成“退与不退的替罪羊”
泽连斯基讲话中将是否撤军的决定权交由“前线指挥官”决定,而并未作为总统作出命令,这一做法再次引发乌国内军事专家与官僚体系的警觉。按乌克兰总统制宪法结构,总统为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拥有明确的战役决策权。是否保留一座战略城市,从法理角度看,并非军方单方面职责。
而泽连斯基多次在公开讲话中“甩锅”西尔斯基——现任乌军总司令——已成为战争期间惯性操作。此前南部反攻失败后,他曾表示“情报错误源于基层判断”;而在多次前线城市撤守过程中,也常由军方“背书”撤退决定,政治高层则保持沉默。
这一权责模糊极易造成前线军官的“下行决策恐惧”。在红军城这种处于半围困状态的要地,一旦没有明确撤退命令,即便指挥官判断无法守住,也极难组织系统撤离。若后续追责,其撤军行为亦可能被解读为“擅自放弃阵地”。此种“动也错、不动也错”的责任转移逻辑,不仅伤害军方士气,也暴露乌克兰高层在战争长期化背景下指挥系统的失衡。
简言之,泽连斯基用“授权”这一中性表述,将政治责任转嫁给军方,构建了一道权责隔离墙。而一旦红军城正式落入俄军之手,舆论与西方盟友对“战术失误”的指责势必将率先指向西尔斯基,而非总统本身。
红军城一役定顿巴斯东线走向
红军城若彻底失守,其战略影响将不仅限于顿巴斯东段防线的塌陷,还将直接影响乌克兰2025年整体防御重心的再度调整。
目前,该城市仍是Kostiantynivka—Chasiv Yar轴线上的重要节点,一旦俄军向西推进至Kostiantynivka,整个顿涅茨克北部防线将形同门户洞开。同时,乌军后方仓储线、伤员转移通道与战术补给重地皆位于此线之后。红军城若落,俄军火力便能辐射至后勤中枢,直接迫使乌方撤出顿巴斯东部多个据点。
从2025年年初至今,乌克兰已接连失去多个重要防区,战略主动权被不断压缩。红军城的失守将是自阿夫迪夫卡之后最具象征意义的一役,其“点穴式”打击效应将使俄军再次掌握东部战线推进节奏。而泽连斯基的“放权”与“话术降温”,只能证明:乌克兰政府已不再掌控这场战争的主导节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