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助老行动”于10月30日在保定正式启动,一场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的系统性助老工程就此拉开帷幕。当“数字鸿沟”让老人难享智能便利,当“被动医疗”让健康管理流于表面,当“角色丧失”让晚年生活少了色彩,当 “服务断层”让养老资源供需错位——“助老行动”没有泛泛施策,而是以智慧助老服务、老年健康管理、老龄文化建设、助老志愿服务四大板块为核心,打出一套“诊断准、处方实、疗法活”的精准组合拳,为中国式社会化养老破局提供了可落地的解决方案。
一、诊断精准:靶向定位四大“银发困境”,不回避真问题
“助老行动”没有泛泛而谈“养老难”,而是刀刃向内,锁定四大核心困境:
一是“数字鸿沟”下的社会性脱节:智能时代,许多老人从“社会主角”沦为“数字孤岛”的居民——想视频看孙子却不会操作微信,想在线挂号却看不懂界面,甚至因怕 “点错链接”不敢碰智能手机。更糟的是,消费时还可能被 “三无适老产品”坑骗,却不知如何辨别。“助老行动”的“智慧助老服务”板块,正是要重建他们与社会的数字连接,解决“不会用、不敢用、易受骗”的生存尊严问题。
二是“被动医疗”下的健康失序:老年人普遍“重治疗、轻预防”“小病扛、大病慌”,平时不做健康监测,出问题才找医生;有的想通过保健品养生,却被虚假宣传误导。社区健康服务要么“只体检不跟进”,要么“讲理论不实用”,老人始终处于“想健康却不知怎么健康”的被动状态。“助老行动”的“老年健康管理”板块,就是要推动从“治已病”到“防未病”的观念革命,解决的是“不知如何健康、缺乏管理手段”的生命质量问题。
三是“角色丧失”后的精神空虚:退休带来的社会联结断裂,不少老人从“职场骨干”变成“家里闲人”,没了社交圈,导致老人价值感失落、孤独感加剧。社区文化活动要么“形式单一”,要么“没人组织”,精神需求长期被忽视。“助老行动”的“老龄文化建设”板块,就是要把老人从 “孤独者”变成“参与者”,为他们搭建舞台,将老人视为“阅历的富矿”和“文化的传承者”,解决的是“老无所乐、老无所为”的精神归属问题。
四是“服务断层”与“资源闲置”并存:传统养老服务要么依赖子女,要么靠外部志愿者,力量单薄且难以持续,同时大量身体康健、有时间有经验的低龄老年人力资源被闲置。“助老行动”的“助老志愿服务”板块,创新“银龄互助”模式,激活内部资源,构建社区内生循环,解决“服务谁来做、如何可持续”的生态难题。
二、处方精准:四大板块协同发力,不做“头痛医头”的零散施策
养老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单一措施难见长效。“助老行动”的核心智慧,在于将四大板块打造成相互支撑的“组合疗法”,每个板块都有“全链条解决方案”,而非孤立的“一次性活动”:
智慧助老服务:它不只是“教用智能手机”,而是构建“工具+教学+监管”的闭环。通过“助老行动”小程序(大字体、简操作)和志愿者手把手教学解决“用机难”;靠“公益电商监管平台”帮老人严选适老产品;用“涉老企业信用查询平台”帮老人避开“卷款养老院”“虚假保健品商家”;再加上社区服务站的线下响应,让老人从“怕用智能”到“放心用、善用智能”。
老年健康管理:它不是只做一次体检,而是“档案+营养+教育”的全周期健康干预(健康管理)。为老人建立“一人一档”动态电子健康档案,手机可查、就医共享,精准管理高血压、糖尿病;公益发放老年营养包、健康饮用水,搭配营养师“一对一膳食指导”,帮老人“吃对营养”;邀请专业医生开展“健康认知大讲堂”,推动老人从“盲目养生”到“科学保健”。
老龄文化建设:它不是只组织一场文艺演出,而是“阵地+记忆+舞台”的全方位价值重塑。升级社区活动中心,设书法室、合唱厅,让老人“在家门口找乐子”;开展“时光印记”摄影计划,为老人拍纪念照、全家福,记录“光辉岁月”;办“乐龄舞台”汇演,让退休老人当“舞台主角”;还帮老人写回忆录、办书画展,让他们的人生阅历变成“可传承的精神财富”,找回“被需要、被尊重”的感觉。
助老志愿服务:它不是只发动一次爱心活动,而是“互助+传承+积分”的可持续公益生态。招募60-70 岁低龄老人,为80岁以上高龄老人代买、陪聊、助医,服务积分可兑换产品;邀请老医生讲养生、老教师教书法、退休教师开“手机识字班”,让“银发经验”变成“公益资源”;再搭配青年志愿者 “一对一” 教老人防网络诈骗,形成“低龄帮高龄、老人教老人、青年护老人”的多代际生态。
四大板块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从物质到精神、从家庭到社区、从线下到线上的“养老支持系统”,实现了“1+1>2”的协同效应。
三、疗法精准:践行“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根本逻辑
这是“助老行动”最深刻精准之处:它始终将老年人视为解决问题的“主体”而非“客体”。
它尊重老人的学习能力,故致力于“数字赋能”。
它信任老人的自主意识,故推动“主动健康”。
它珍视老人的人生价值,故搭建“展示舞台”。
它发掘老人的巨大潜能,故构建“互助生态”。
综上,“助老行动”的精准,在于它完成了从“同情”到“共情”、从“给予”到“赋能”的跃迁。它看清了老年人“怕脱节、怕生病、怕孤单、怕无用”的真实顾虑,用四大板块的组合拳,既解决“当下的难题”,又构建“长远的生态”;既递上“温暖的援手”,又教会“自主的能力”。这或许就是中国式养老破局的关键:不回避痛点,不搞形式主义,而是把“老人的需求”放在中心,用精准的举措、系统的思维、赋能的理念,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有尊严、有价值、有乐趣地拥抱晚年生活。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