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由四川美术学院主办、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承办的“学院新风——全国高等院校青年学者书学讨论会”在四川美术学院举行。本次会议特邀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全国教育书画协会高等书法教育分会担任学术指导单位,来自全国十余所高校的20余位专家、青年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书法学理论的前沿议题。
![]()
![]()
论坛现场
会议由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书法系主任、硕士生导师钟鼎主持。钟鼎在开幕报告中表示,本次活动旨在推动书法学科的前沿学术研究与创新实践相融合,通过跨越学科边界、激发学术创新,促进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的良性互动。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范功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讨论会意在为青年学者搭建展示成果、交流思想的平台,期待通过学术观点的碰撞,为书法理论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会议设置了“书法教育与社会美育研究”“书法理论与史学研究”“书法思想与创作研究”及“篆刻艺术与书法传播”四个专题板块,共邀请15位论文作者进行现场发言,并安排多位学界专家点评。
![]()
论坛嘉宾合影
第一场“书法教育与社会美育研究”由范功主持,云南大学美术学学科带头人、西南书法研究所所长成联方担任评议人。车晴晴、王垚、邓君浩、邵常铭就明清女训与女性书法教育中的性别规训、日韩高等书法教育中的碑帖取法路径、书法数字修复推动美育普惠的实践探索,以及赵孟頫家传书法教育等议题展开探讨,体现出传统与当代书法教育在文化价值层面的多维关联。
第二场“书法理论与史学研究”由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李永主持,重庆师范大学教授李阳洪评议。邹国力、程果、王赢分别以小篆“穆而通”的美学逻辑、学科升级背景下传统书学文献研究的拓展空间,以及严复临《三希堂法帖》所见审美观念为切入点进行探索,展现出理论思辨与史实梳理的有机融合。
第三场“书法思想与创作研究”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展览部主任、一级美术师周延主持,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苏金成担任评议人。丁筱、秦晋之、徐梦晨、谭帅、孙恺吉分别从书法作为文明对话媒介、李骆公书法篆刻艺术思想、杨凝式书法思想的社会学语境、晚清游幕学人鉴藏活动以及“复调”创作理论等方面展开论述,体现出该领域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第四场“篆刻艺术与书法传播”由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张学峰主持,中国美术学院教师丁筱评议。余竞远、徐圣勋、常婧娱、董士瑜聚焦新疆出土的对鸟衔珠纹印章的文化属性、刻陶艺术中的写意性与绘画性在篆刻中的体现、《广艺舟双楫》成书与东传,以及赵孟頫《皇朝字语观澜纲目序》的文本再释等议题进行研究,展现出篆刻与书法传播研究的多元路径。
评议环节中,专家们对青年学者的研究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研究方法、材料运用与论述逻辑等方面提出宝贵的建设性意见。与会青年学者普遍表示,此类直面交流极具启发性,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化研究,为书法学科发展贡献力量。
编辑 | 黄家馨
制作 | 殷 铄、刘根源
校对 | 安亚静
初审 | 殷 铄
复审 | 马子雷
终审 | 陈 明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
![]()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6年出版43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58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