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清华附小语文名师团队解码教师集体人格塑造之道:教育家精神是“做”出来的

0
分享至



110岁的清华附小“正青春”

作者 | 本报记者 黄浩

“教育家精神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体现在三尺讲台的坚守中、一间教室的耕耘里、一所学校的扎根下,是无数清华附小人用行动‘做’出来的。”11月13日,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清河分校校长窦桂梅在“教育家精神引领——主题教学视域下的教师集体人格塑造”教育教学实践研讨会的一番话,引起一线教师的强烈共鸣。


作为此次研讨会的重要环节,6名青年教师登台献课,全面展示清华附小以AI语文主题教学垂直模型赋能课堂教学的好课模样。在分享环节,王峰、邱晨晨、赵丽娜、林长山、胡兰、王玲湘等六位来自清华附小教育集团不同发展阶段的语文教师,依次走上舞台,用自己的故事勾勒出清华附小教师集体人格的生成脉络。从初登讲台的青涩到引领团队的成熟,他们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年复一年的耕耘共同印证一个朴素的道理:教育家精神并非遥不可及,它正是在“坚守三尺讲台、专注一间教室、扎根一所学校”的持续践行中,悄然完成对教师集体人格的塑造,并焕发出蓬勃而持久的生命力。


作为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大会后的首场区级名师研讨会,当天,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许庆红,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武凯,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罗滨等领导,以及语文课标研制、语文教材编写、语文教研领域的专家齐聚一堂,与来自全国多地的教育同仁共同见证清华附小语文团队30年深耕主题教学的实践成果,解码教育家精神落地生根的“清华附小方案”。

坚守三尺讲台:铸就“课比天大”的专业信仰

“把课上好”是教师最崇高的师德,窦桂梅校长曾在多个场合反复提及这句话。正是秉着这种信念,清华附小语文团队30年探索语文主题教学,从1994年主题教学发轫,到2014年斩获首届基础教育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再到2025年AI语文主题教学垂直模型的初步建构,清华附小人在三尺讲台上的坚守与超越,生动诠释了“课比天大”的专业信仰。

许庆红在致辞中对这份坚守给予高度评价:“清华附小数十年如一日深耕语文主题教学,培养锻炼了一个追求教育家精神,能担当、肯奉献、善创新的语文名师团队。”


在三尺讲台上,这种专业坚守首先体现为对学科本质的深刻把握。统编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执行主编、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陈先云在圆桌论坛中指出:“语文教学改革无论如何推进,都不能偏离两个规律——语文学科的规律和儿童学习的规律。”他以清华附小提出的“一手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的“三个一”素养目标为例指出,“三个一”精准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核心,“加强听说读写基本功训练,是语文教育永恒的主题,也是培养语文基本功扎实的一代新人的关键”。


这种对专业的坚守,在年轻教师身上得到了生动传承。活动当天,在6个分会场,六位导航教师针对三年级上册八单元的六个学习活动展示,从使用AI智能体“语小元”进行单元备课的有效性,单元学习任务的综合性、实践性,以及学习活动之间的关联性上进行了阐述,尤其针对课堂使用智能体突破教学难点卡点进行了阐释。


6位资深教研员走进主题教学课堂,开展听评课活动。在观察了“语小元”设计的单元学习活动后,一致高度肯定智能体对单元特定学习主题的精准提炼,认为其巧妙打通了知识壁垒,使单元内在的逻辑关联在课堂推进中自然显现、环环相扣。



专家认为,授课教师展现出优秀的课堂驾驭能力与扎实的专业素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参与度。六位教研员特别指出,六节课实现了“小切口、大纵深”的教学效果,为单元整体教学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践范例。




在分享环节,入职5年的海淀区骨干教师邱晨晨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历程:“我和青年教师每周六晚上都参加灯光阅读,深研了十余本书,形成了上百余份读书报告。所有读过的书,都转化成了我们坚守讲台的力量。”邱晨晨提到,团队成员参与各类备课近百余节,“不论是你的课、我的课还是他的课,有十分力就出十分力”,这种抱团成长的氛围让年轻教师快速站稳讲台。

清华附小语文教师王峰分享了自己从一名普通青年教师成长为北京市骨干教师的经历,“初为人师时,我常常思考要成为一个怎样的语文老师。”王峰说,正是在语文主题教学的引领下,他一路成长。去年,在清华附小百年校史剧中王峰扮演校董朱自清先生的经历,更让他对“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语文教育有了更深理解。

“教学是艺术的,也是科学的,但它首先应该是科学的。”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主任、特级教师柏春庆以王峰的一节展示课为例在点评中指出,清华附小的课堂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实践性特点,但这种实践不是基于经验的随意实践,而是基于学科逻辑、学生学习逻辑的科学探索。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研制修订组组长郑国民与窦桂梅同为语文课标研制组“伙伴”,他表示,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主题、情境、活动”三个关键词,正是汲取了清华附小等一线学校先行探索的经验,“清华附小的主题教学实践,实现了从个体经验到国家表达的跨越,为全国语文教育改革提供了鲜活样本”。


坚守三尺讲台,更在AI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窦桂梅介绍,语文主题教学在与时俱进中,清华附小构建了AI语文主题教学垂直模型,“这绝非简单的工具叠加,而是一场底层逻辑的范式革命。我们打破了通用模型的局限,构建了语文学科专属的知识库、提示词、工作流和界面。”窦桂梅强调,AI的作用是“思想陪练”而非“答案提供者”,帮助教师打通单元整合的难点,解放重复劳动,让教师有更多时间关注学生个体成长,“这正是扎根学校、持续创新的体现”。

对此,海淀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武凯高度认可:“清华附小的实践走在了前列,人工智能要实现助学、助教、助管,帮助解决大班额教学中的个性化关注难题,推动教育优质均衡。”


专注一间教室:不断积蓄“渐渐的力量”

“班级就是学生、家长眼中的学校。”窦桂梅在主题报告中强调,“教育家精神的落实要聚焦到班级这一微观单位——那个只有桌椅和讲台的不大的地方,藏着学生的未来和教育的真谛。”清华附小坚持10余年的“一日蹲班”制度,正是这种微观育人理念的生动实践,让每一间教室都成为淬炼教师集体人格的重要场域。

据介绍,“一日蹲班”制度包含三种机制:常态一日由正副班主任驻班办公,第三班主任在关键事件中提供支持;每周一日由学校管理团队全天沉浸班级,全程参与教学、活动、午餐等各个环节,晚间集体复盘改进;定期一日邀请家长、专家协同观察诊断。这种全景式观察反馈机制,覆盖学生学习、健康、运动、交往、劳动、团队六个方面,全面赋能学生成长。

在清华附小语文教师、北京市语文骨干教师赵丽娜看来,专注一间教室,首先要认识到“自己是一名教育者,其次才是一名学科教师”。因此,每接手一个班级,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赵丽娜都立志要与学生一同扎根在教室,努力指导学生写出一手好汉字,练就一副好口才,写就一篇好文章,“就这样,不断积蓄‘渐渐的力量’”。

专注一间教室,还体现在对每一位学生的用心呵护中。清河分校青年教师闫淼淼入职时间不长,每天都用心呵护着一株需要特别照料的“幼苗”,日复一日,从未间断,“她自己还没有小宝宝,却像妈妈一样细心照料学生的健康”;杭州师范大学毕业的青年教师斯杭琪,主动从一年级开始包班教学,全身心投入一个班。

“今年是我从教的第26年,从语文教师、学科主任到教学副校长,我努力把我的根扎在每一间教室,学生的每一天生活和学校的角角落落里。我有两个角色,第一,我要做永远的教师,第二,我要做教师的指导教师,带领团队再攀高峰,这是我的使命。”清华附小教学副校长胡兰的这番话语,铿锵有力。

“这些老师的故事,正是教育家精神落地的力量。”窦桂梅校长动情地说,“三尺讲台,站立着教师的操守。他们让‘站立在课堂上超越与自我超越’成为自己专业成长的生命底色。”

三尺讲台,与日俱新,在人工智能时代,基于数据驱动的教学新范式,也正在清华附小的教室中生根发芽。清华附小教师、海淀区学科带头人林长山说,“11年来,我一直做课堂观察与分析,用数据分析解码教学的底层逻辑。”他介绍,清华附小团队开发了“语小元”等智能工具,把课前、课中、课后和教研全链条打通,实现了真正的“教学评一体化”。比如,团队研发的“语小析”智能析课系统,能对40分钟课堂的150余条对话自动编码,生成个性化诊断报告,“就像给课堂装上CT扫描仪,帮助教师精准把握学情,让教书育人更具科学性”。

“人工智能的加持,让清华附小的语文主题教学从物理空间走向虚实相接的世界,从有限范围扩展到全国,能让更多教师和学生共享优质资源。”郑国民教授说。

三十年磨砺,一批批成果就这样不断涌现,凝结了清华附小团队的无数心血。“人在课上磨,人在班上守,方能立得住。”在清华附小人看来,“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他们常常说的这句话,道出了教师集体人格塑造背后的奥秘。

面向未来,110岁的清华附小“正青春”。“作为老教师,我常想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我们就该无限地、无偿地把自己的经验奉献给团队,让年轻人踏着我们的肩膀走上去。当他们走上去,我就成了‘我们’。这样,我们这一群人才能真正成为破解时代命题的那群人。”窦桂梅说。

“世界上既不缺少教育家,也不缺少教书匠,缺少的是具有教育家精神的教书匠。” 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小学语文室主任张立军表示,清华附小的教师团队,正是这样一群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日常教学的“教书匠”。


扎根一所学校:在看不见的地方攻坚克难

“从‘做课’到‘做事’,从‘成事’到‘成人’,这就是清华附小教师集体人格的塑造之路。”窦桂梅在分享中介绍了清华附小集团化办学15年来,尤其是清河分校8年的跨越式发展,生动诠释了如何通过资源共享、机制创新、文化浸润,让教育家精神在一所学校扎根。

2018年,清华附小教育集团把副校长、特级教师王玲湘派到了清河分校当执行校长,窦桂梅回忆起8年前初到清河分校的场景仍感慨万千:“当时学校有三个校区,环境脏乱、条件简陋。为了保障9月顺利开学、区委区政府、区教委负责人多次冒着酷暑前来协调、指导……为了给孩子们创建更好的学习环境,这几年我们经历了拆楼、建楼、搬家再搬家的无数个轮回,个中艰辛,寸心自知……”


“我突然发现从‘学科’到‘学校’一字之差,里面有太多复杂的难题,压力太大了。”被委以重任的王玲湘并没有被吓退,因为“我知道清华附小有主题教学,有成志教育,我要把它们带到这里来”。正是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在主题教育的引领下,清华附小清河分校一步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质量。


而今距离清河分校成立已经8年了,许庆红副书记在会上介绍了清河分校的成长:“近8年来,清河分校和本部理念同频、管理同步、资源共享,成功克服了原地重建、借址办学等困难,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持续优异,家长满意度名列前茅,真正把家门口的学校办成了群众满意的口碑学校。”

“清河分校的语文骨干从2人发展到20人,市区重要比赛一等奖比例达到80%。”已经成为清华附小清河分校党总支书记的王玲湘说,“这些成绩背后,是团队线上线下的深夜研磨,是一帧一帧的观课改课,是每个人不少于10次的‘不行再来一遍’的较劲”。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期间,清华附小毅然担起了中国教育电视台“同上一堂课”直播任务。其中,清河分校34位语文教师独立直播103节语文微课,“新入局的老师挑大梁,在特级教师带领下反复磨课,有的老师30分钟的课要练20遍,还有老师上完课抱着我哭说‘课件没展示完’,这种担当正是集体人格的生动体现。”王玲湘说。


家校社协同共育为教师扎根学校提供了强大支撑。比如,清华附小推行的“6秒钟工程”,让家长志愿者每天在上下学时段守护学生安全。截至2025年11月,八年来家长志愿者累计参与81000余人次,成为家校共育的典范。“没有一所学校能随随便便成功,”窦桂梅说,“正是政府的支持、家长的配合、社会的关注,让教师能够安心扎根学校,专注教育教学。”

这种创新、扎根的精神也得到了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罗滨的高度认同,她在点评中致敬清华附小团队:“你们勇在看不见的地方攻坚克难,在育人改革中勇攀高峰。两个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的价值,不仅在于创新实践,更在于在全国各地的推广应用中不断自我迭代。”罗滨特别强调,清华附小的成果推广不是简单复制,而是让每位教师都成为成果的创造者和受益者,“这种全员参与、共同成长的机制,正是集体人格塑造的关键”。


对清华附小而言,扎根学校,还意味着传承与引领的责任。窦桂梅介绍,清华附小的主题教学垂直模型已辐射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而且“优先在西藏等地区用起来”,覆盖400余所学校,通过国家级教学成果推广、“国培计划”等多种形式,让优质资源惠及新疆和田、西藏拉萨等对口支援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让更多孩子在同一个蓝天下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她说,这正是海淀教育的文化自信,也是教育家精神“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的生动体现。

在窦桂梅看来,从文化自信到文化自觉,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聚焦到一所学校的班级里照见教师的未来,“这是清华附小人自觉的责任履行与历史担当”。

“清华附小有一个关键词叫‘实干’。我们有一年的年度语叫‘先干为敬’。也就是说,教育家精神不是说出来的,它一定要做出来。”在王玲湘看来,“超越”“大我”“实干”正是清华附小的三种“底色”。

如何“做”出教育家精神?全体清华附小人正在用行动给出答案:坚守三尺讲台、专注一间教室、扎根一所学校,让教育家精神在一所学校的土壤中生长出来,让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集体人格塑造,正如窦桂梅所说,“我们是教语文的,我们是教人学语文的,我们是用语文教人的”。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

欢迎【关注】&星标&【转发】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编辑 | 白衣


(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2000年到2043年大学毕业人数天梯

2000年到2043年大学毕业人数天梯

微微热评
2025-11-13 09:58:24
张雪峰被曝包养小12岁小情人,当教育遇上桃色,难道要塌了?

张雪峰被曝包养小12岁小情人,当教育遇上桃色,难道要塌了?

陌识
2025-11-13 23:19:17
新甲午战争?这次中国要摧毁日本的军国意志,要击沉日本岛,要雪百年之耻!

新甲午战争?这次中国要摧毁日本的军国意志,要击沉日本岛,要雪百年之耻!

李光满说
2025-11-13 20:24:13
许昆林主持会议:办好“东北超”

许昆林主持会议:办好“东北超”

政知新媒体
2025-11-14 14:55:41
世预赛:2-0大冷门,世界第133掀翻世界第64,倒数第一掀翻领头羊

世预赛:2-0大冷门,世界第133掀翻世界第64,倒数第一掀翻领头羊

侧身凌空斩
2025-11-14 12:14:48
重大突破!世界首台!

重大突破!世界首台!

中国基金报
2025-11-14 14:50:06
肖捷率调研组赴浙江调研

肖捷率调研组赴浙江调研

政知新媒体
2025-11-14 22:35:55
詹姆斯首秀!在发展联盟,打满了全程

詹姆斯首秀!在发展联盟,打满了全程

梦醉为红颜一笑
2025-11-14 13:35:08
从确诊到去世仅15天,“央视最帅主持人”的遭遇为人们敲响警钟

从确诊到去世仅15天,“央视最帅主持人”的遭遇为人们敲响警钟

银河史记
2025-11-03 19:31:33
枸杞立大功!中科院发现护肝因子:6周改善肝损伤,助力肝脏减负

枸杞立大功!中科院发现护肝因子:6周改善肝损伤,助力肝脏减负

思思夜话
2025-11-13 17:27:27
全运会羽球团体决赛:陈雨菲率队创历史,江苏男团成就六冠王霸业

全运会羽球团体决赛:陈雨菲率队创历史,江苏男团成就六冠王霸业

钉钉陌上花开
2025-11-15 00:47:05
老天呐,差点没认出来,没有想到真人那么大

老天呐,差点没认出来,没有想到真人那么大

石辰搞笑日常
2025-11-07 00:05:43
奇瑞汽车就天门山挑战测试意外致歉:将承担赔偿责任,做好善后工作

奇瑞汽车就天门山挑战测试意外致歉:将承担赔偿责任,做好善后工作

界面新闻
2025-11-13 07:24:42
焦点速览:泽连斯基下放波城留守权,世行预测乌克兰经济增长5.2%

焦点速览:泽连斯基下放波城留守权,世行预测乌克兰经济增长5.2%

史政先锋
2025-11-14 12:17:15
没劲,这就怂了?知道事情闹大了,高市早苗慌忙找补:我就是假设

没劲,这就怂了?知道事情闹大了,高市早苗慌忙找补:我就是假设

飞花逐月大帝
2025-11-14 10:40:56
拒绝摆烂?CBA鱼腩队连续引进三名超级外援,新赛季能否涅槃重生

拒绝摆烂?CBA鱼腩队连续引进三名超级外援,新赛季能否涅槃重生

老叶评球
2025-11-14 23:07:40
Cidara Therapeutics美股盘前涨幅扩大至105%

Cidara Therapeutics美股盘前涨幅扩大至105%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4 20:00:02
双层软卧变三层硬卧!福建舰宿舍首次公开,咋比辽宁山东舰还挤?

双层软卧变三层硬卧!福建舰宿舍首次公开,咋比辽宁山东舰还挤?

军武次位面
2025-11-14 19:00:46
关税突发!降息,大消息!美股突变!

关税突发!降息,大消息!美股突变!

证券时报e公司
2025-11-14 23:48:57
常州不孝子打母事件仍在发酵!老人4女1儿,如今却住在医院痛哭…

常州不孝子打母事件仍在发酵!老人4女1儿,如今却住在医院痛哭…

火山诗话
2025-11-14 13:15:18
2025-11-15 02:12:49
中国教师报 incentive-icons
中国教师报
教育部主管,专门服务中国教师
7606文章数 4861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TTS新传论文带读:“感性是一个媒介”(来积累答题语料了)

头条要闻

怀疑19.9元"原切牛肉卷"是合成肉消费者送检 多方回应

头条要闻

怀疑19.9元"原切牛肉卷"是合成肉消费者送检 多方回应

体育要闻

7-0狂胜!15万人口小岛离世界杯只差1分

娱乐要闻

王家卫让古二替秦雯写剧情主线?

财经要闻

财政部: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科技要闻

京东“失去的五年”后,找到新增长了吗?

汽车要闻

小鹏X9超级增程动态评测全网首发 高速实测车内65分贝

态度原创

房产
家居
旅游
本地
公开课

房产要闻

共话产业变革下的投资新思维与新机遇|蓝湾财富论坛精华

家居要闻

现代简逸 寻找生活的光

旅游要闻

千年石窟秒变顶流秀场!这场“衣脉相承”的大秀让“宋韵”美出圈

本地新闻

云游安徽 | 江声浩荡阅千年,文脉相承看芜湖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